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沉思录》文本中形而上学视野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6-10-08 22:05

  本文关键词:《萨迦格言》与《沉思录》中的道德伦理思想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川大学》 2007年

《沉思录》文本中形而上学视野的重构

曾怡  

【摘要】: 晚期希腊一直被视为思辨哲学衰落时段,大部分学者认为在这个时期,希腊古典传统中对知识论、存在论问题的兴趣转向了对如何获得内心安宁的追求,其中斯多亚学派的学说,尤其是晚期斯多亚学派的代表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也在这样的研究倾向中被定位为伦理学的著作。随着上个世纪文献学的长足发展,学界重新对晚期希腊哲学展开了深入研究,斯多亚学派被理解为对于希腊古典哲学的积极批判和改造。《沉思录》也应当重新被评价,它通过吸收斯多亚学派对时间论题的思考,提出了截然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建立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基础——存在的真实性即是实践,由此将宇宙与人的关系把握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存在的诸多规定性也在此基础上得以展开。 我们从时间论题入手,通过将《沉思录》放回整个斯多亚学派的背景之中加以把握,重建多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以求清晰地评判这一学说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以及它可能开启出的哲学研究的视野。 回顾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降的时间论题的一般研究传统,我们能看到存在与时间的内在关联性,前者作为消极因素而从属于后者,无时间的存在才具有绝对的真实性。但斯多亚学派引入实在性与非实在性这对范畴,分离了存在与时间的关联性,认为时间是非实在性的,从而避免时间中存在的易朽和不完善,也就取消了无时间的存在者的必要性,要之,理念世界和不变的实体是没有必要设立的。 奥勒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地认为非实在性的时间具有真实性,而我们只能根据个人当下的实践而辨识出现时,实践的真实性是最本源的真实性,过去、未来的实践都是根据现时实践而被把握为真实的。因此,唯有实践是真实存在,实践奠定了全体存在者的真实,甚至作为人内在中最真实的自我——理性,其真实性也是基于实践,而非相反。因为时间形态划分为作为部分的现时和作为整体的永恒,这个结构也形成奥勒留思想中宇宙和人的关系,人唯一拥有的是这个现时,乃是作为部分的,宇宙则为整体。人作为部分而须与作为整体的宇宙一致,这种一致不是通过思辨被规定的,而是理性的审度倚靠精神训练术实现此规定性。通过对表象的分析、评判和取舍,奥勒留进行了一种自我塑造,这种塑造活动同时也是对个人周遭生活的整体的塑造。 因此,我们将奥勒留对存在之真实性和规定性的建构视作一种独特的形而上学的工作,,一种不完善的反体系哲学的学说,如果说任何非体系的哲学要么是独断论的,要么是怀疑论的。那么,奥勒留全部学说的起点则是对实践的真实性的认定和对神的虔敬。当我们将之放入非体系哲学的脉络中进行考察,便可以显见其中的伏线如何贯穿其后的新柏拉图主义,直至今天所谓的后现代思潮。如果不借助一种天启式的信仰或者直观能力,我们当如何言说神和真实性呢?也许,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和保存才是奥勒留学说之于哲学本身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B50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绪论: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的讨论8-21
  • 第一节 文本的传世及其地位8-12
  • 第二节 关于体例的讨论12-15
  • 第三节 研究方法的考察15-21
  • 第一章 时间与存在的真实性21-32
  • 第一节 思辨哲学传统中的时间21-24
  • 第二节 奥勒留之前的斯多亚学派的时间观24-32
  • 第二章 奥勒留体系中的形而上学基础32-41
  • 第一节 实践:非实在性的真实32-36
  • 第二节 宇宙与人的地位36-37
  • 第三节 一种形而上学的实践学说37-41
  • 第三章 返回自身41-46
  • 第一节 何谓精神练习术41-42
  • 第二节 为自身创造世界42-46
  • 结论: 奥勒留的启示46-50
  • 附录(关于时间论题的部分希腊文原文校注)50-58
  • 参考文献58-65
  • 科研成果65-67
  • 后记6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莹;;《萨迦格言》与《沉思录》中的道德伦理思想比较[J];西藏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岳衡;论马可·奥勒留的善恶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猛;晚期希腊哲学伦理化倾向的历史根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王巧慧,黄斌;斯多葛学派与道家伦理学思想的比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黄跃庆;希腊化时代哲人的追求[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龚群;论古希腊的“自然”观[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5 章海山;庄子与斯多亚派人生哲学比较[J];道德与文明;1997年05期

    6 梁豪,张绍翼;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派对“自我”的探求──晚期希腊人论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7 张汝伦;论海德格尔哲学的起点[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游斌;斯多亚伦理学之源流及其基本特征[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石昕晖;现代西方环境哲学之源的斯多葛派伦理学简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10 詹世友;晚期希腊伦理学的归结:神秘主义——新柏拉图主义的伦理学说[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陈义平;智者运动与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兴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刘俊香;光的启示——谈“能被理解的存在是语言”[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余卫国;;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洪;;中国需要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出版社[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4 ;比较孔子的中庸与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及其在当代教育上的现实意义[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6 孙烨;;“天”与“神”——从宗教的根源比较中国与古希腊文明[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苏彦新;近代西欧大陆私法的历史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徐媛媛;德尔斐神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娜;赏析地铁建筑空间的艺术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黎益君;企业理念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5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波;天国的世俗关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卫华;马克思哲学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方博;;何怀宏:书写自己的《沉思录》[J];出版广角;2008年11期

    2 梁豪,张绍翼;伊壁鸠鲁派、斯多亚派和怀疑派对“自我”的探求──晚期希腊人论初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韩秉成;道德的省察与心性的剖白──《沉思录》伦理哲学思想评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4 黄振定;感性的“善”的理性原则——古希腊早期善恶观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5期

    5 张小燕;张国军;;皮亚杰心理逻辑探析[J];江海学刊;2007年03期

    6 孙慧玲;李阳;;论马可·奥勒留的道德自觉思想[J];理论探索;2009年04期

    7 佟德富,班班多杰;《萨迦格言》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探讨[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9年01期

    8 李伟长;;沉思让灵魂如此美丽——评《沉思录》[J];全国新书目;2008年08期

    9 吴春香;《萨迦格言》与藏族伦理文化的生成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王平;;直面命运 寻求宁静——奥勒留人生哲学初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虞章;[N];人民日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何怀宏;[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北塔;;间接忠实: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一颗硕果——评李正栓新著《藏族格言诗英译》[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美英;哲学阐释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余叶盛;;也谈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从《沉思录》的复译谈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2期

    2 孙慧玲;李阳;;论马可·奥勒留的道德自觉思想[J];理论探索;2009年04期

    3 林玲;张庭华;;从《沉思录》看道德修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8期

    4 李粟;;理性·本性·德性——试析《沉思录》中关于“人生态度”的思考[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7期

    5 周莹;;《萨迦格言》与《沉思录》中的道德伦理思想比较[J];西藏研究;2009年04期

    6 刘媛;;人生的哲学思考——聆听《沉思录》的教诲[J];学理论;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章瑞进;[N];闽东日报;2010年

    2 章倩如;[N];宁波日报;2011年

    3 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 李瑞荣;[N];衡阳日报;2011年

    4 刘悠扬 整理;[N];深圳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吴平;[N];检察日报;2011年

    6 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黄建军;[N];衡阳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李永民 刘永兴 李静;[N];衡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丁杨;[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李汉荣 陈伟 耿洪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衡;论马可·奥勒留的善恶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雍倩倩;遵从自然本性而生活—《沉思录》中包含的幸福观[D];河南大学;2013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河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相关作者

    >雍倩倩 >岳衡

    《沉思录》文本中形而上学视野的重构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萨迦格言》与《沉思录》中的道德伦理思想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4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