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浅谈基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发布时间:2015-02-09 12:08

  摘要: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西方重要的德育理论,它的道德主体论、发展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等内容对当今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借鉴意义。基于该理论的指导,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遵循职业道德培养规律,注重提高职业道德判断力,加强职业道德的实践养成,挖掘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因素。


  关键词: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职业道德教育


  劳伦斯·柯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他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教育理论体系,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探讨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职院校更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受教育者是道德主体
  柯尔伯格认为德育主体是德育者本身,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完成的。柯尔伯格曾经说过,道德教育的过程不是把一套先定的规范、规则灌进“等待装载的心理和道德洞穴中”的过程;道德教育的目的不再单纯是“道德规则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它还要努力发展学生的理智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及批判意识。柯尔伯格把传统道德教育称为“美德袋”式的教育,即把一系列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说教等方式交给学生,这种德育模式没有把受教育者当做真正的德育主体,不符合也实现不了德育的根本目的。
  2发展“道德判断力”是道德教育的主旨
  柯尔伯格认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人的道德判断对人的道德行为有较大的预示性,道德判断的成熟水平能较好地预示道德行为的成熟度,道德发展的阶段越高,道德行为的成熟度就越高,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也就更具有一致性。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上,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而不是进行机械的行为训练和具体的道德规范的灌输。因为,一方面道德判断具有稳定性,不像道德情感那样会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另一方面现实的社会情境要比具体的道德规则包含更为丰富、更难以预测的内容,即便是同一情境中,有时也会包含尖锐复杂的道德冲突,为解决这些冲突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远比灌输具体的道德规范更重要。
  3“三水平六个阶段”是道德的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认知是分阶段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性、阶段性的过程。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和服从阶段、互为手段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人际关系的相互协调阶段、法律和秩序的维持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个体道德认知都遵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规律。
  4“道德讨论法”、“公正团体法”及“角色承担”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柯尔伯格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出发,提出了“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的道德教育方法。“道德讨论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引起学生道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进行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水平的提高。“公正团体法”是指将学生置于一个充满民主道德气氛、成员间相互平等、共同管理和相互协作的集体中,通过参与集体事务,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
  此外,柯尔伯格还非常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作用,提出“角色承担机会”的道德实践方法。角色承担又称社会认知,它指个体在他们相互作用过程中想到他人的态度,意识到他人的思想和情感,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它直接导致道德的发展,为道德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5“隐性课程”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道德教育的实施途径上,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不应只以学科和课程的形式实施,而应融合于所有课程中,重视学校隐性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柯尔伯格看来,“隐性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显性课程来得更为有力”,“道德行为通常发生在社会和团体氛围中,常常会制约个人的道德决策”。学生所获得的大量价值观念通常并不是来自学校的正规课程,而是来自隐性课程。为了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学校需要建立一种民主的环境,,学生在一种重视合作的、民主的、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生活,能促进道德自律的发展,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教师自身的言行、思想、品格修养都可以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二、在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导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究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探究职业道德发展规律,科学安排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选择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益的。
  1坚持以生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柯尔伯格非常强调尊重道德教育的主体,反对强制灌输。为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应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教育内容上要有针对性,满足学生的职业成长;在教育方法上要体现民主。
  第一,教育内容的设定要切实贴近学生的道德需求。教师应摸清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认知结构,在满足学生不同的职业道德需要基础上,增强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为此,除了要进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育,还要结合不同专业讲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如,对会计专业,要教育学生严谨、细致、准确、律己;对机电、数控、汽车专业,要教育学生精工细做,保证质量,树立节能环保意识,敢于创新;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重点讲网络职业道德等。


  第二,教育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切忌硬性灌输,要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讨论,并通过各种形象生动的影视资料、虚拟情境、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自觉接受和实践职业道德。

 

  2遵循职业道德培养规律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人的道德发展在不同阶段各具特点,要按规律进行教育。高职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道德发展水平不一样,心理特征也各具特征。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养成是一个长期教育和不断实践的过程,应遵循职业道德培养规律,抓住学生特点,采用相应的方法,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高职生一年级以职业道德理论教育为基础,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理想;二年级以职业道德实践为重点,加强职场规则、职业操守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在情境性活动中,如把实习中获知的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内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具有企业所需要的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的精神;三年级以就业指导教育为抓手,进行“职业角色体验”、“职业形象展示”,及企业文化教育等活动,教育学生理性面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职业前景,确保他们向“职业人”顺利转化。
  3注重提高职业道德判断力
  传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能牢记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准则,这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教育观念导致学生缺乏道德选择能力和解决道德冲突能力。依照柯尔伯格发展“道德判断力”的理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道德故事训练法培养学生在多元的道德价值中甄别和确认能力及在纷扰的职场中选择方向的能力。例如,向学生提供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且两者不能兼顾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两难”认识冲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寻找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在讨论中, 教师引导学生在道德争议中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这种判断中,学生模拟了道德角色承担,训练了道德逻辑思考能力。
  4加强职业道德的实践养成
  柯尔柏格强调道德培养要通过实践,尤其是角色化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特定环境下的职业道德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才能对职业道德产生认同,才能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实践活动可以有二类:一是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等方式,不断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实习实训,它是高职院校专业训练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将职业道德意识转为职业道德行为和职业道德习惯的内化过程,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理想选择。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中“身临其境”,接受训练和熏陶,避免“坐而论道”。学生们带着与专业、职业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以特定的职业角色在岗位上学习和体验,不仅可以学会技能,也提高了对职业道德的认同。
  5挖掘职业道德的隐性教育因素
  柯尔柏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大部分是从隐性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相当于显性课程来说,隐性课程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补充,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意挖掘隐性教育因素,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专业课教学。专业课中蕴含了许多职业伦理知识,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自然,它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专业课教师应找出自己所教学科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契合点,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能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纪律等,正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明确将来所担任的社会角色。
  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社团、技能竞赛、学习兴趣小组、公益服务等活动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团体意识、协作意识、公平竞争观念,养成诚实、正直等品格,有助于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三,教师修养。曾有学者指出,可以确定的是,教师会带着一定的价值体系进入课堂,而你的学生也必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你与教学环境、学生及其他教师的交流方式,你说的笑话、你带进教室的个人习惯无一不成为学生的行为示范。可见,教师自身修养随时都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榜样力量来感化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综上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的实践是一个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的开放过程。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在借鉴中吸取其精华,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文编号:13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