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伦理的意思_浅谈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功能

发布时间:2016-10-12 16:58

  本文关键词: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浅谈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功能

日期:12-08 人气: 59

道德实践是道德主体基于某种道德信念和道德规范而进行的选择性社会活动。自洽的道德信念及其认知系统是道德主体自由而坚定地从事其道德活动的前提。由于道德情境的复杂性,道德主体在从事道德活动、履行道德义务时往往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认知或抉择冲突,造成心灵的困惑与情感的痛苦,这些困惑和痛苦呼唤着在”哲学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解惑、去苦”为旨趣的伦理咨商的出场。

一、道德困惑呼唤伦理咨商

困惑是一种处于疑难而不知所措的认知状态,道德困惑是因为道德主体在道德认知或选择中遭遇困难而造成的疑惑状态。困惑是由于某种不解、矛盾或冲突造成的。”不解”的成因多种多样,从认知角度看,主要是原有的认知系统对新问题或新情况失去了解释力,而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不解”是原有的认知系统与新问题、新情况之间的矛盾或冲突造成的。在心理学意义上,困惑的心理体验和情绪表征是痛苦,而矛盾或冲突正是造成人们心灵困惑和精神痛苦的根源。同理,道德矛盾和冲突则是造成道德主体困惑及其痛苦的根源。

二、伦理咨商何以能够道德治疗

正如人们所认识到的,道德原则或规范是抽象的,而道德行为是具体的。道德行为的具体性体现在道德主体的个体性、道德行为的情境性,以及道德对象的特殊性等多个方面。伦理咨商之所以能够进行道德治疗,是因为它所面对和要解决的正是这种个体性、情境性和特殊性的问题。道德主体的个体性说明,不同的个体在人伦关系、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态度倾向、价值偏好、所持信念和信仰乃至社会化程度等方面都存有差异,因此,不同的个体对待不同的道德事件乃至相同的道德事件时,所面临的道德选择的心理状态及其块择态度甚至难度是不同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的抽象性,正是撇开了个体的具体性而抽象其共同性得到的普遍性,因此,道德主体在具体的道德抉择中所具有的态度及其选择的难度,是抽象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所不能顾及的。抽象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只是从普遍的意义上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而没有针对道德主体的具体情况在伦理上给出”为什么”应该如何的特别性说明。此外,道德行为除了包含这种”应该”和”为什么”的理性因素之外,还掺杂着道德情感、道德直觉等非理性因素,而这些非理性因素的内在”冲动”,更不是抽象的道德原则或道德规范所能够有效规约的。因此,伦理咨商将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普遍性与道德主体的个体性结合起来,将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结合起来,有可能化解具有个体特殊性的道德困惑。

三、伦理咨商进行道德治疗的机制

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路径主要是对话。”对话”治疗的原型是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和孔子的因材施教。伦理咨商的”对话”是在道德求助者主动要求解惑释疑、伦理咨商师愿意以道德求助者为中心给予解答的情况下进行的,它不是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或主体间性关系,也不仅仅是为了灌输某种道德信念、信仰和原则规范的道德教育活动,更不是一种简单的道德知识的学习活动。在这种境况中的”对话”,不存在情感的隔膜,而是主动的呼唤与积极的回应之契合,是关涉伦理与道德的困惑和痛苦的心灵沟通。在对话中,伦理咨商师可以通过以下环节或机制完成对道德求助者的道德治疗。

四、如何看待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功能

要正确看待伦理咨商自身的治疗效果。伦理咨商是针对道德主体的困惑进行的关怀与化解活动,它的”疗效”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伦理咨商师的伦理理论和道德智慧水平,以及伦理咨商师的对话艺术。前者是基础和前提,后者是手段和方法。厚实的伦理理论和高超的道德智慧,加之良好的沟通对话艺术,是有效化解道德主体心灵困惑的前提条件。二是道德主体对消解困惑和痛苦的需求程度。道德求助者的需求程度越高,伦理咨商的效果越是容易得到显现。伦理咨商是在道德主体主动求解的基础上给予的道德支援,”支援”的效果既与道德求助者的需求程度相关,也与其对伦理咨商师的人格魅力、道德威望等敬仰程度相关。即便我们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也还要承认,由于道德求助者所困惑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伦理咨商虽然有助于道德求助者化解困惑,却难以达到”包医百病”的效果。因此,我们对待伦理咨商”疗效”的态度是:它是有效的,但不是绝对的。

  • 上一篇:浅谈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研究
  • 下一篇:关于新兴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发展与展望
  • 文章推荐:


      本文关键词:伦理咨商的道德治疗功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5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85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3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