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从传统道德元素看乡村德育的价值与出路

发布时间:2016-10-14 20:21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道德元素看乡村德育的价值与出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扬州大学》 2012年

从传统道德元素看乡村德育的价值与出路

王梨  

【摘要】: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乡村文明、农业文明、传统文化资源以及自然、淳朴、真切的农村生活秩序的前提下,农村社会形成了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习俗、价值和尊严,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剥夺、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在当今以现代化为价值追求的社会背景文化下,随着外来道德理念向乡村辐射,乡村宝贵的传统道德文化遗产逐步丢失,传统道德也开始受到了各方价值的质疑,在主流文化形态中缺失,乡村传统道德伦理秩序渐渐处于一个尴尬、迷茫的境地——即,外来文明运用其强势地位对乡村本土文明的冲击,乡村道德的自尊、自信面临了挑战,农民们在摆脱传统的同时,外来文明还不足以全面庇佑他们的成长。在乡村传统道德逐渐与外来文化趋同的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传统道德元素在今天农村的价值,广泛开展农村传统道德的教育已是迫在眉睫之势。 乡村德育不是丢弃原来固有的乡村文化根基和特色去一味地引进、盲目地模仿而被抛弃了自我。乡村还是乡村,没有城市的环境,因为乡村就是乡村。乡村德育应该走一条本土化的道路,文章所要寻找的是一种中国新农村德育建设的理想模式:乡村德育必须强调与乡村生活相一致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取向,这个独立的体系更多的与中国传统道德联系在一起。传统道德元素孕育于乡村社会,是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髓,以人性、情感为价值基础,以天人合一、忠孝诚信、邻里互助、谦和礼让、安居乐业等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以村庙信仰、风俗习惯、娱乐生活、生活方式为延续载体,是最为贴近农村生活、最为农民熟悉的道德文化形式,也是最符合农民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的素材,它对于德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因而是乡村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力量。现代道德在乡村生活的辐射,对乡村传统道德带来了一些冲击,引起了乡村传统道德元素在代际和邻里间的变迁,中国乡村德育的期盼与未来即是在借鉴国外传统道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找寻乡村传统道德元素的回归之路。立足乡村社会载体,寻找传统道德教育的素材,农村社会、家庭及学校联成一张紧密的网,形成传统道德教育的合力,建立一种具有较高精神福利的生活方式和伦理价值,使乡村社会成为中国农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使乡村生活获得伦理和道德上的独立价值,将乡村实践的成果、生活的经验和人文的依据传承下去。只有进行乡村德育的自我建构,维护农村文明自身的价值和地位,维护农村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传统,中国的现代化才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生态性、多样性,最终创造出真正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文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放;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崔传义;党国英;王春光;温铁军;贺雪峰;梁茂信;段成荣;郭存海;陈建芬;尹冬华;;城市化是快了?还是慢了?——专家谈中国城市化进程[J];小康;2007年12期

3 楼远;非制度信任与非制度金融:对民间金融的一个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王立新;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邢海晶;;传承与发展:发挥民俗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文化变迁的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08期

6 杨华;;传宗接代:农民生活意义的一项基本命题——以湘南宗族性村落“纯女户”为表述对象[J];古今农业;2010年02期

7 于影丽;;我国社会转型与乡村教育发展探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年02期

8 刘招成;私塾教育的现代化转换:清末私塾教育改革[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年04期

9 王帅;王丹丹;;韩国、日本学校德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理论界;2007年06期

10 党建强;牛连华;张海川;;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辨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舫;[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培强;韩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赵丽敏;乡村教育运动中的民俗学问题[D];河南大学;2005年

3 王文军;中国优秀传统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状况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绍红;民主的路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视界[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2 廖秀华;;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3 杨泽章;;托克维尔与自由的正当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4 罗建平;;从“营房”到“民房”——安顺屯堡区民居发展考释[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5 杨海坤;;中国走向宪政之路——兼论“三个代表”理论和我国宪法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6 章敬平;;民意表达机制的实证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8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9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胡可先;;《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定贵;;从“言旨话”观屯堡人的历史记忆[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磊;谭晓昌;吕燕平;;城中村农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基于S省W市K区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伍俊斌;;社会转型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分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6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7 李鹏;;当代多数主义民主治理范式的危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郑家昊;;服务型政府建设背景下的社会管理体制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波;;新形势下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学前教育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祝天智;;政治机会结构视野中的农民维权行为及其优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彭姗姗;创新型校长成长条件与途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博实;林传甲与黑龙江近代教育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周晓郁;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构[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吕云涛;学校教育中不当惩罚问题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俊珂;日本和新加坡学校德育特色之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2 石勰平,张倩苇;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发展及其特色[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3期

3 金龙哲,徐冰;日本学校德育的历史与现状[J];比较教育研究;1994年05期

4 萧放;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贺春华;建设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校园文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王立新;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曹英;肖中云;;传统德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船山学刊;2007年03期

8 金炯孝,崔成万;为韩国生活伦理定型的巨著──评金泰吉《韩国伦理的再确立》一书[J];当代韩国;1996年03期

9 范振洪;韩国社会公德状况一瞥[J];当代韩国;1998年02期

10 刘铁芳;乡村教育的问题与出路[J];读书;2001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李舫;[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新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职业教育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李星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毅平,林子务;传统道德在社会主义企业职业道德中的作用[J];广西纺织科技;2003年03期

2 李资源;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与爱国主义教育[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刘晓钟;;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时期新道德的重要内容[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许启贤;对中国下一代应加强传统美德教育[J];冶金政工研究;1994年05期

5 刘向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陈淑乾;反腐倡廉和传统道德教育[J];前进论坛;2000年04期

7 崔宁;论传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J];实事求是;2004年02期

8 管章梅;;加强党员的道德修养 提高党的拒腐防变能力[J];理论界;2006年02期

9 王泓;祝国超;;大学生传统道德的网络化传承[J];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6期

10 李昕雅;;农民道德问题之浅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海清;;试论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创新[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福军;;试论传统道德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燕熙;;壮族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黎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黎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注重对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吴军;;侗族传统道德面临的危机与新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朱馥生;;孙中山对我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9 徐卫红;;嘉庚精神与传统道德[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夏成元;;马关壮族风俗及传统道德概说[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南省中华传统道德研究会 (执笔人: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柴毅龙);[N];云南日报;2005年

2 张水泉;[N];武威日报;2007年

3 于溪滨;[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颜丙文 (北京 编辑);[N];华夏时报;2007年

5 权雅宁;[N];宝鸡日报;2006年

6 安葵;[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陈光;[N];甘肃法制报;2007年

8 石门县双溪坪完小 刘德志;[N];常德日报;2005年

9 ;[N];光明日报;2000年

10 中国消费者报 郭松民;[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2 杨洋;生命视域下的传统道德与高校德育变革[D];西南大学;2009年

3 颜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建国;道德外化与高校外化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颖;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黄洽;《聊斋志异》与宗教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梨;从传统道德元素看乡村德育的价值与出路[D];扬州大学;2012年

2 苏咸清;近现代以来我国传统道德和西方文化的角力及反思[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3 马芳艳;伊斯兰教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德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国增;文化战略与高校大德育体系的构建[D];山东大学;2010年

5 谢进川;法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及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杨庆凌;论英国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翟璇;湖北荆门地区回族传统道德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李保平;回族传统道德与回族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赵春霞;论传统道德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朱华东;东西方传统道德的近现代转型特色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从传统道德元素看乡村德育的价值与出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0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0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