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信:“中国梦”的信念伦理解读
本文选题:民族自信 切入点:信念伦理 出处:《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梦"有着多重意蕴,包含提升民族自信的伦理取向,更是韦伯语境中信念伦理的现实表达。具有乌托邦性质倾向的信念伦理并非一无是处,在"祛魅"的工具化世界中,它既能为民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又能够起到灯塔的指引作用。快餐时代使人们没有时间对伦理观念和价值信仰进行深思熟虑的考量,"中国梦"就是作为外在因素对其进行理性介入和积极引导,在荒凉的精神家园里帮助人们重筑信念,而这种信心和信念的内容来源注定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区别于宗教性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范式是世俗的或政治的。
[Abstract]:Chinese Dream has many meanings, including the ethical orientation of promoting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and the realistic expression of belief ethics in Weber's context. The belief ethics with the tendency of utopia is not without merit, and in the instrumental world of disenchantment, "disenchant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disenchantment". It can not only provide spiritual power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serve as a beacon. In the fast food age, people do not have time to think about ethics and value belief. Chinese Dream is the external factor. Through rational intervention and positive guidance, In the desolate spiritual homeland, people are helped to rebuild their beliefs, which are bound to b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ause different from religious traditions, the spiritual paradigm of Chinese people is secular or political.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政部;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3年度一般项目“传统人伦观的价值合理性及其现代审视研究”(13BZX071)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研究”(YJSCX2014-007HLJU)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4年度教改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研究”(JG2014067)
【分类号】:B82-052;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彭松;超越现代性:乌托邦观念的批判性重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革命话语下的理性思维——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贾红莲;陈振华;;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现代转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方敏;;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内涵和实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宋贻强,杜月秋;司法职业共同体界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赵玉丽;;马克斯·韦伯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周石峰,余莉;康有为、孙中山的性格及其对两派关系的影响[J];安顺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7 陈第华;;行政伦理妥协的合法性探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韩春晖;;民主:一种世俗化的实践理性——评熊彼特的民主观兼谈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陈颀;;美国私营监狱的复兴——一个惩罚哲学的透视[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高全喜;;宪法与革命及中国宪制问题[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越存;;现代性伦理危机与西方共同体主义的困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梅珍;;哈姆雷特形象的伦理视角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龙永干;;蜕变的努力与“革命”的焦虑——鲁迅“左联”生存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蒋永甫;;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公共预算——一种财政国家的视角[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郭国祥;郭曙岩;;全球化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权威的发展[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代勒;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台湾水墨画发展进程[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唐闰杰;实用刑事推定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梁小利;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维度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计京旺;我国律师参政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陈第华;公共政策的公平价值取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卫国;论道家心理健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坚;版画的时间性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张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政府合法性的维护与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10 张裕立;《亚洲研究杂志》中的中国学研究(1980-2005)[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钧;;包容才是民族自信的体现[J];社会观察;2007年02期
2 程进;;寓民族自信于英语教学之中[J];考试周刊;2011年80期
3 颜德如;;民族自信:“中国梦”的奠基石[J];人民论坛;2013年18期
4 张庞;;我看到一个民族自信的目光[J];华北民兵;2003年08期
5 刘建明;;呼唤民族自信——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动力[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6 陈燮君;;以世界文化精神激励民族自信[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8年11期
7 本刊编辑部;;让“绅士精神”成为“理性中国”的符号[J];时代人物;2012年12期
8 杨斌;徐沛君;;民族复兴之路(二) 新中国美术理论与批评:民族自信与理论自觉[J];美术观察;2009年04期
9 钱江;;扫货别扫了民族自信[J];人民论坛;2011年10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田建国 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教授、博导,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全球化要打造民族自信[N];贵州民族报;2011年
2 姜文华;“以市场换技术”拷问民族自信[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卢丽君;关心国家大事 充满民族自信[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总策划师、上海博物馆馆长 陈燮君;以世界文化精神激励民族自信[N];文汇报;2008年
5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文联主席 孙家正;用美术展示中华民族的历史、气派和精神[N];中国艺术报;2012年
6 孙重安;展示科技成果 增强民族自信[N];中国集邮报;2014年
7 记者 续梅;亲近文化遗产 传承文明火炬[N];中国教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姚诗煌 江世亮 王勇;支持科学原创要有民族自信[N];文汇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岳远攀;省政协文史委召开座谈会[N];联合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592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59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