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神”形象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6-11-02 08:21

  本文关键词:《白痴》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之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南大学》 2013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神”形象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

许海娜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文学史上最深奥、最复杂的作家之一,其思想总是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游走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其作品亦因对世界性哲学命题的思索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挖掘而被誉为“思想小说”。纵观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群像,“人神”与“神人”形象分别代表其矛盾思想的两个极端,他们的对话与抗争使陀氏思想得到全景式的展现。其中,最能反映陀氏精神演变轨迹及其思想复杂程度的并非那种完美、崇高的“神人”形象,而是那些消解了生命的神圣性,在善与恶、罪与罚、理性与信仰的撕扯中历经困苦与磨难而又最终复归生命神圣性的“人神”形象,他们并非单一、静态的人物,而是一种多个、有着类似精神特征的人物群像的动态建构。 本文主要以形象学、精神分析、文化学等相关理论为支撑,通过对陀氏宏观生存背景考察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维度阐释“人神”形象的独特内涵,着力勾勒其精神演变轨迹,进而从现代性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分析“人神”形象的建构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对陀氏创作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述,提出本论的选题思路和学术目标。正文分三章:第一章结合既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厘定“人神”形象的概念,从外在言行、内在精神、悲剧性结局等角度分析“人神”形象的精神特征,综合时代文化语境与陀氏自身人生体验剖析其生成原因。第二章在分析“人神”形象内涵与成因基础上,结合陀氏个人思想变化过程与《罪与罚》、《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具体文本,提炼出“人神”形象从自由状态到思想分裂再到走向救赎的三个精神演变阶段。第三章写徘徊在理性与宗教之间的“人神”形象所蕴含的启示意义,剖析“人神”形象所折射出的现代人精神困境,通过评析陀氏对理性与宗教的复杂态度,揭示出神圣对人类精神的意义、现代人对价值理性的美好期许,以及陀氏为了人的拯救而选择重建生命神圣性的创作理念。 无论是陀氏自身在理性与宗教之间的游走,还是“人神”在万难忍受的“炼狱”中的试炼,他们上下求索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生存的意义,寻求精神世界与尘世生活的平衡,以求达到心灵的平静和灵魂的安宁。陀氏借助“人神”形象的建构阐释了自己对理性与上帝的质疑、追问以及对价值理性的内隐性追求,企图通过写作来探寻在这“恐惧与颤栗”的世界中人类生存的言与行之价值。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512.07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春时;简圣宇;;巴赫金:复调小说的主体间性世界[J];东南学术;2011年02期

2 高旭东;基督教文化的金秋硕果——重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文化价值[J];外国文学;2004年06期

3 苗壮;郑克岭;;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与融合[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久明;郁达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J];江汉论坛;2003年05期

5 高建为;狂欢精神的两个继承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左拉的小说艺术比较[J];南开学报;2000年01期

6 潘道正;;苦难的价值——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中的“受难”思想[J];理论月刊;2010年05期

7 李今;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J];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04期

8 张勐;;神性与魔性——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精神气质比较论[J];鲁迅研究月刊;2008年06期

9 周丹;陀思妥耶夫斯基:社会危机的预言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主题与现代派文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袁晓松,张建忠;西方自然科学家宇宙宗教信仰述评[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江平;论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世界中的基督式人物[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颜红菲;《白痴》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莉;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戏剧化[D];浙江大学;2007年

4 李劲;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道德主题和宗教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辜永娟;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儿童形象[D];湘潭大学;2007年

6 王光灿;俄罗斯思想史上的“水晶宫”意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永福;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狂欢化趋势考察[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光兵;论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儿童主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徐桁;救赎孤独——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孤独者”形象浅论陀氏的“孤独观”[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张圆圆;陀思妥耶夫斯基人性思想的伦理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正茂;赵永伟;;法律儒家化新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胡秋宏;黄丽娟;;毁灭与救赎——关于《罪与罚》人物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张成;;晋宋至盛唐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和谐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张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磊;;“荒唐人”的自由之路——《一个荒唐人的梦》中荒唐人形象及其现代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杨春;周玉英;;《尤利西斯》的几种陈述方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陈莹莹;;《沐浴在阳光中》:对话与狂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彭倩;;悲耶? 壮耶?——从杜甫与吴雯的昭君诗看两人历史观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陈凯;黄梅;;《西厢记》与难题考验仪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赵焕;;独白中的对话性——细读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余子龙;;编辑的文化寻根[A];编辑文化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四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9年

3 马赛;;后期墨家名实观初探[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倪霞;;《徒然草》与《白氏文集》的社会性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余建清;;网络恶搞:狂欢与抵抗——基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6 向佐群;;环境协同论与老庄哲学的解读与同构[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7 乌杰;;和谐社会与改革[A];中国改革论坛暨中国体改研究会2005年北京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健;;孔子“天人”思想研究[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10 李维武;;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主义化倾向探析[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齐昕;宗教复兴背景下的新俄罗斯小说[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延长;后冷战时期俄罗斯的中东政策与个案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黄达安;超越工作至上的世界[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琼;布宁小说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瑶;解析杜金的新欧亚主义思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禇艳玲;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人物的神人化道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魏宏娜;从拯救到被拯救——白银时代文学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转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喻红华;广告翻译中的互文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杜娟;论公务员的自我实现[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丽华;论施莱尔马赫宗教思想的浪漫性[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罗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伯禄;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中的孤独及其宗教消解[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张百春;;别尔嘉耶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J];博览群书;2002年04期

3 胡淑莉;论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J];长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王一川;生死游戏仪式的复原——《日光流年》的索源体特征[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6期

5 蔡翔;专业主义和新意识形态——对当代文学史的另一种思考角度[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2期

6 张光芒;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三次转型”[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5期

7 夏仲翼;窥探心灵奥秘的艺术——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创作散论[J];苏联文学;1981年01期

8 冯增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观初探[J];苏联文学;1985年06期

9 夏忠宪;悖谬、彻悟、救赎——果戈理的戏剧创作与荒诞[J];俄罗斯文艺;2003年01期

10 赵晓彬;;果戈理:东西方笑文化的集大成者——巴赫金和洛特曼论果戈理的笑[J];俄罗斯文艺;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劲;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道德主题和宗教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生;“穿掘着灵魂的深处”——学习鲁迅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评论札记[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年03期

2 钱中文;“复调小说”及其理论问题——巴赫金的叙述理论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04期

3 王钦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时间的革新[J];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02期

4 曾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个性[J];阅读与写作;1997年04期

5 朱桂梅;;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人性观[J];飞天;2010年24期

6 ;译后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Z1期

7 李火森;浅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特征[J];娄底师专学报;1986年01期

8 符玲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9 李万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中国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01期

10 张唯嘉;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偶合家庭[J];外国文学评论;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巍;;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复调创作[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赵炎秋;;诗歌叙事与小说叙事(提纲)[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徐凤林;;痛苦如何变成享受?——试论地下室人的意识学说[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刘绍信;;阿成小说叙事[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四[C];2006年

5 陈思和;;寻求岩层地下的精神力量——读罗伟章的几部小说有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周冰心;;边际与突围——一个正在崛起的文学“代内单元”现象研究[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张冰;;为什么对俄罗斯只能信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卢卫中;刘玉华;;试析概念转喻在小说叙事和理解中的作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韦华;;元小说叙事——解读纳博科夫的一个视角[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传华;[N];文艺报;2010年

2 湖南省长沙县人民法院 李少葵;[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章红雨;[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李保平;[N];辽宁日报;2008年

5 陈郑双;[N];中华新闻报;2005年

6 苏文 学者;[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李正荣;[N];学习时报;2006年

8 洪兆惠;[N];辽宁日报;2007年

9 杨明明 李昕;[N];吉林日报;2001年

10 学者 止庵;[N];中华读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全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王志耕;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3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4 周卫忠;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浙江大学;2005年

5 耿海英;别尔嘉耶夫与俄罗斯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梅颖;俄罗斯文学中的圣愚及圣愚式人物形象[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罗贻荣;戴维·洛奇对话小说理论与创作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晓玥;复调与中国当代小说[D];苏州大学;2007年

9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瑾;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杜庆波;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犯罪问题[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李艳春;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心理现实主义艺术[D];吉林大学;2004年

4 秦丽英;《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弑父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尚爱全;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作品的悲剧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海娜;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神”形象的建构及其现代启示[D];江南大学;2013年

7 孙玮;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白痴》的戏剧化特征[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莉;从《卡拉马佐夫兄弟》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戏剧化[D];浙江大学;2007年

9 郝杰;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主人公命运的宗教阐释[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晓光;《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隐喻性[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白痴》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之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1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1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3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