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试论《红楼梦》中的儒释道伦理思想意识

发布时间:2016-11-06 20:36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论文发表 > 试论《红楼梦》中的儒释道伦理思想意识

试论《红楼梦》中的儒释道伦理思想意识

发布日期: 2016-03-31 发布:  

  2016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6年2期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全景式地展现了贾府的生活情景,作者在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批判,同时渗透了自己对儒释道伦理思想的体认。本文试图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题和结局等方面来探讨书中蕴含的儒释道伦理思想。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具体表现
  引言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是主流思想,但是,佛家和道家思想也已深深扎根,并成为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核心,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曹雪芹将自己学习和体悟到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了《红楼梦》中,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主题思想等都渗透着儒释道伦理思想。
  一、《红楼梦》的写作背景与曹雪芹在儒释道伦理思想中的体认
  康熙年间,曹家是身份显赫的贵族,三代人连任江宁织造,曹雪芹出生于清朝雍正二年,殁于乾隆二十八年,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处于“清朝盛世”,但是曹家由于康熙与雍正的政权交替,牵涉到了混乱的政局中,由此由盛转衰,因此,曹雪芹经历了家族的没落,在悲欢离合中看尽了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红楼梦》便是曹雪芹历经了政局变动、家族落寞、穷困潦倒后,在明末清初反理学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己的经历为依据,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虽然《红楼梦》是一部自传性小说,,但作者通过包罗万象的自叙性的写实效果,描绘了清朝中期的政治时局、人情冷暖、社会文化思想。而清朝中期也是儒释道思想发展趋于完善且相互交融的时代,但同时也有很多思想被歪曲或舍弃,一方面是世人认知上的偏差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而故意篡改的。曹雪芹清楚地看到了这些,他在小说中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披露了被歪曲和篡改后文化现状。因此,《红楼梦》中体现出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发展与交融,以及各自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红楼梦》中的儒释道伦理思想表现
  (一)人物形象中体现出的儒释道伦理思想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分别对应了传统文化中的佛教、道教和儒教。宝玉和黛玉灵魂相通,源于道家和佛家相似的出世态度,源于两人共同的叛逆精神。黛玉和宝钗的对峙,本质上是老庄思想和孔孟教义的格格不入,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互不相容。
  宝玉身在红尘之中,便已对世间美好的一切有佛家的大爱。所以他懂葬花的黛玉,所以他同情弱者,所以他尊重每一个女孩儿。宝玉每回参加诗社都甘当末位,时常替丫鬟们包揽罪责,已隐隐有佛门高僧“舍己全人”的气量。
  林黛玉则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她并不像王熙凤或薛宝钗那样一生都在努力地力争上游,她只是在安心地做一个自己,就连她对别人的讥讽或取笑,也只是出于自我情感的表达,没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目的。
  薛宝钗虽出身富商家庭,却完全接收与承继了儒家思想。儒家的主要精神之一是积极的入世态度,一个有才能的人要将服务社会当作正事。薛宝钗有儒家入世的情怀,她对儒家思想的维护与坚守,完全出于真诚,她只是按儒家的礼教要求去说去做,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局外的人看她是儒家的牺牲品,而她自己并不觉得,那种思想与观念早已深入到了她的内心,异化成了那样的一个人。
  (二)故事情节中体现出的儒释道伦理思想
  小说的第四十一回为“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主要说的是贾母带着刘姥姥和众人逛大观园,走到了妙玉的住处――栊翠庵,妙玉便用茶水招待客人,但是却对不同的客人用不同的茶杯,如给贾母用的是“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对宝玉、宝钗、黛玉是另外的待遇,而其他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妙玉虽然是佛家弟子,但是却没有践行“世法平等”的理念,将贾府众人划分为了不同的等级,尤其是嫌刘姥姥脏,贾母要刘姥姥尝一尝她的“老君眉”,刘姥姥便喝了一口,妙玉便要扔掉成窑的杯子。由此可以看出,妙玉的修行与佛教的核心思想还相差甚远,她的意识中也有儒家的“尊卑”“阶级”思想。
  (三)作品主题中体现出的儒释道伦理思想
  俞平伯先生就曾提出“《红楼梦》的主要观念是色空”的说法。《红楼梦》到处流露出明显的佛家色空观念和道家的出世思想,开篇第一回就表明整个故事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比如,小说开头跛足道人阐发了“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对《好了歌》作了简要概括,甄士隐进一步为《好了歌》作了详细注解。在《好了歌》里,将相功名、金银财富、夫妻恩情、儿孙孝顺等都是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表现出佛家人生如“梦幻空花”的观念和道家浮生若梦的思想。《好了歌》里所否定摒弃的“功名”“金银”“娇妻”“儿孙”,正是儒家以及一般世人信仰的基本内容。
  (四)作品结局中体现出的儒释道伦理思想
  小说第一百二十回写贾政扶贾母灵柩到金陵,归途中天降大雪,遇见出家当了和尚的宝玉与他拜别,继而随着一僧一道飘然离去.贾政急忙追赶,已倏然不见,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这是宗教般的感悟,真假难辨的善恶人世,最后也不过是一场幻梦,让每个人从中参照到了自己。一僧一道的前后对话画龙点睛,也让人在现实生活的藩篱中,望见了宗教信仰铺就的来路和去路。
  三、儒释道“礼”“空”“无”的哲学思考
  纵观《红楼梦》全文,作者以一道一僧开篇,最后以一道一僧结尾,体现了他对儒释道思想的哲学思考。细细梳理小说中的一些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甄士隐为儒家人物,之后他出家做了道士;而空空道人在转念之间又变成了僧人;而小说的开头就是和谐相处的一僧一道了,从中我们可以找出隐藏的信息,即甄士隐由儒入道,空空道人由道变僧,最后僧道同行。曹雪芹似乎要告诉我们:儒释道三者虽然各有所道、各道其道,其思想核心分别为“礼”“空”“无”,但到了至高境界它们又是相通的。
  四、结语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它们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生活、言行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不仅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也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思想,在儒释道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中,小说的内容更具哲理意蕴。
  【参考文献】
  [1]王玲.由《红楼梦》看老子哲学――浅谈贾宝玉所表现出的老子哲学思想[J].魅力中国,2008(24)
  [2]李娜.《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儒释道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6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6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0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