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先秦儒家伦理中“勇”的内涵

发布时间:2018-04-04 05:47

  本文选题:儒家伦理 切入点:知耻 出处:《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以先秦儒家伦理的经典书目为依托,考察"勇"概念的辩证脉络及伦理意涵。相对于古希腊伦理中的"智"、"公"、"节"、"勇"四德,先秦儒家将"知"、"仁"、"勇"并称为三德,其中"勇"具有"无惧"和"知耻"两个特征,"勇"的层级亦分为"上勇"、"中勇"与"下勇","勇"的意涵也以"勇德"为贵,"勇气"次之,"勇力"为轻依次呈现。"勇"之所以被先秦儒家称为德,是因为它是在仁爱信念的驱动下体现出的一种无惧、知耻、合义、达礼且好学的中庸之道。
[Abstract]:Based on the classic bibliography of Confucian ethics in the pre-Qin Dynasty, the dialectical context and ethical im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Yong" are investigated.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 Greek ethics of "wisdom", "public", "festival", "brave" four virtues,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will "know", "benevolence", "Yong" as three virtues,Among them, "brave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fear" and "knowing shame", and the level of "bravery" is also divided into "Shangyong", "Zhongyong" and "Xiyong", the meaning of "Yong" is also "brave virtue", "courage" is second, "courage" is presented in sequence. "The reason why "Yong" was called virtue by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is that it is a kind of mediocre that is unafraid, ashamed, righteous, courteous and studious driven by benevolence and faith.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与政治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基金项目课题(D/2011/01/080)
【分类号】:B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振纲;陈鹏;;《论语》中的“勇”与子路“好勇”[J];河北学刊;2012年01期

2 杜振吉;郭鲁兵;;儒家的社会公德观[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3 林贵长;;论勇德[J];齐鲁学刊;2007年01期

4 吕耀怀;;“勇”德的中西异同及其扬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葛荣晋;;儒家“三达德”思想与现代儒商人格塑造[J];学术界;2007年06期

6 晁乐红;;论作为美德的勇敢——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之比较[J];伦理学研究;2010年02期

7 陈树林;存在的勇气与哲学旨趣——蒂利希对存在的勇气的本体论分析及启示[J];哲学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焦方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精神构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丁素文;冯蕾;巨砚萍;;论体育运动中的勇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7期

4 郭卫华;;儒家道德哲学: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伦理之径[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王棣华;会计伦理与会计管理[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6 张莉;;伦理—经济生态视域中的职业精神解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甘安顺;;中国文化创新论略(之五)——关于外来文化本土化与文化创新的思考[J];创新;2007年05期

8 刘丽容;;《论语》之“信”及其当代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黄国伟;;现代市场视野的个体自我存在方式的流变与走向[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2期

10 张文俊;;《周易》德性伦理思想发微[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卫华;;从“秩序情结”到“意义”的追寻——论儒家“情”的文化功能[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宋君修;;伦理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玉梅;道德焦虑论[D];中南大学;2010年

5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8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9 周俊武;激扬家声[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唐宜荣;中国城市反贫困责任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鹏超;儒家政治伦理思想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影响与启示[D];湘潭大学;2010年

2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蓓蓓;荀子社会秩序思想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婷婷;论荀子环保思想对我国环境法治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改丽;旗袍之美—民国时期女性伦理与旗袍[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1年

6 姚君;论道德勇气及其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群立;国防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勇德的培养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晓静;孟子道德修养思想与大学生人格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阳春;就业困境下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月;孔子忠恕思想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建;;论孔孟的教化思想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清平;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论儒家伦理的深度悖论[J];哲学研究;2004年01期

2 姚电,刘天杰;论网络时代儒家伦理面临的挑战[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陈东霞;新加坡与韩国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年05期

4 阮航;;略论儒家伦理话语在当代中国的重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庄穆;儒家伦理是社会主义道德伦理体系的必要补充[J];岭南学刊;1994年05期

6 张慧彬 ,张磊;儒家伦理观念与市场经济[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余博;试论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8 邵龙宝;儒家伦理的层面剖析与伦理道德观的积极因素[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9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贺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晏辉;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是否可能[J];伦理学研究;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吾敬东;;古代中国人关于多样或差异性问题的认识[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吾淳;;宋代:儒家伦理的普遍化何以可能[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万俊人;;回应韦伯:关于儒家伦理的方法论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4 东方朔;;非现代性的儒家伦理:一种意义的重新审查[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章益国;;比附与迷思:韦伯命题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对“儒家伦理促进现代化”论断的一个反思[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6 吾敬东;;汉唐时期儒家伦理落实的种种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习应玄;;先儒明耻四论浅探[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云萍;;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与儒家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龚友德;;《清真指南》与儒家伦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平;儒家伦理与商业文化[N];经济日报;2002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哲学家 “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汤一介;儒家伦理:赚钱是为社会福祉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王勤;儒家伦理的历史命运[N];学习时报;2000年

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伦理思想对藏族伦理思想的影响研究》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 余仕麟 课题组成员 刘俊哲 李元光 魏新春;儒家伦理思想对藏族伦理思想的影响[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杜悦;儒家思想闪现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温海明邋张凤琴;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N];光明日报;2008年

7 王钧林;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王兴尚;周秦伦理与当代社会[N];光明日报;2007年

9 吕耀怀 作者系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网络伦理的本土化与全球性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汤一介;儒家伦理与中国企业家精神[N];中国航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3 张大红;儒商伦理与现代中国企业家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吴争春;辜鸿铭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广鹏;儒家伦理的现代困境及突破[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洪连;东方儒家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比较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天杰;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石义清;儒家伦理文化现代化发展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朱怡娜;儒家伦理视域下的现代中国家庭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崔雪茹;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及路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刚;健身气功与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孟瑞霞;儒家伦理与新加坡家庭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吴磊;人与网络伦理建构的主体性[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智敏;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价值及当代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8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08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8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