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情感正义论:从诗性正义回到苏格兰启蒙

发布时间:2018-04-30 15:00

  本文选题:情感正义 + 诗性正义 ; 参考:《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玛莎·努斯鲍姆从文学想象中构建了诗性正义,以具有"畅想"和同情能力的诗人作为正义的裁判。然而,"诗性正义"所运用的想象与同情却让人质疑其对公共生活的适用性。作为诗性正义的理论来源,苏格兰启蒙思想回应了这种质疑。休谟和斯密这两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在情感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经济、政治和法律的正义论,而"旁观者"、"同情"是这种正义论的关键概念。诉诸经济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休谟和斯密展现了公共生活中的社会秩序。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构想的以情感为原点的社会秩序论,契合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理论传统。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可以从重视人情伦常的传统中发掘合适的理论,并汲取苏格兰启蒙思想中的道德情感论,在经济、政治和法律领域做出自己的理论探索。
[Abstract]:Martha Nussbaum constructs poetic justice from literary imagination and judges it with the poet with the ability of imagination and compassion. However, the imagination and sympathy used in poetic Justice call into question its applicability to public life. As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poetic justic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thought responded to this question. Hume and Smith, two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constructed a set of economic, political and legal theories of justice on the basis of emotion. "bystander" and "sympathy" are the key concepts of this theory of justice. By resorting to economic justice, political justice and legal justice, Hume and Smith demonstrated the social order in public life. The theory of social order based on emotion, conceived by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thinkers, accords with the long-term theoret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societ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China can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theory from the tradition of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human relations, and draw on the moral emotion theory in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and make its ow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s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law.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B8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力克;;正义伦理学的兴起与古今伦理转型——以休谟、斯密的正义论为视角[J];学术月刊;2012年07期

2 张正萍;;自然自由体系下的政府职能:亚当·斯密的政府论及其当代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卫;当代技术伦理中的“道德物化”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兴全;新公共管理视野中的政府与政府职能重塑[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玲;休谟的消费道德思想论析[J];江海学刊;2004年05期

2 顾志龙;休谟的伦理学也是一种德性伦理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邹剑波;胡顺芬;;探析休谟《人性论》的自爱论倾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4 杨泽波;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休谟伦理难题?——兼评孙伟平博士的新著《事实与价值》[J];中州学刊;2002年04期

5 孙自胜;作为道德的正义——休谟的正义观述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奚社新;休谟和亚当·斯密的同情论对当前德育的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郭金鸿;休谟与亚当·斯密同情论之比较[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8 张清;论休谟的正义观[J];道德与文明;2004年03期

9 李三虎;技术伦理的休谟难题解——走近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J];探求;2005年01期

10 马莉;西方伦理学史研究的若干思考题(四)[J];道德与文明;1984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海明;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N];学习时报;2008年

2 何光泸;打赌?道德?[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王海明;为什么公正的道德价值比仁爱宽恕无私更重要[N];学习时报;2007年

4 黄勇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库兹城大学;当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两个两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卫东;亚当·斯密的伦理学[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全能的启蒙者”:休谟的道德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2 冷阳春;论休谟情感主义伦理思想[D];南昌大学;2007年

3 蒋国保;大卫·休谟的正义观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党建伟;正义美德的世俗面孔[D];北京大学;2007年

5 吴治苹;休谟道德哲学初探[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欲波;正义的求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孙晓喜;《道德原则研究》的伦理思想管窥[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朝运;亚当·斯密的同情论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春丽;叔本华伦理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张小迎;休谟的正义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5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25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1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