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自我救赎与伦理情怀——《布朗德》中的道德困境与伦理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3年01期
投稿
自我救赎与伦理情怀——《布朗德》中的道德困境与伦理选择
【摘要】:作为一部伦理悲剧,《布朗德》围绕着"母亲抱憾西归"、"幼儿患病夭折"、"妻子绝望自杀"和"悬崖葬身雪山"的剧情展开,其悲剧的根源在于他淡薄的伦理意识、偏执的自我中心以及空泛的道德说教、伪善的道德行为,不切实际地追求"全有或全无"的宗教事业,逐步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从而多次做出错误的伦理选择,因而走向毁灭。文章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关注作为牧师的布朗德同时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的多重伦理身份及其感情纠葛,探讨布朗德所遭遇的道德困境及其颇有争议的伦理选择。作家一方面以外部聚焦的叙述方式关注布朗德的道德行为及其周边人们对他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以内视聚焦关注着布朗德自我赎罪的心路历程。剧本围绕着布朗德的家庭、婚姻、亲情和事业等伦理关系而展开,由此讨论所引发的关于责任、义务、使命、孝顺、仁爱、仁慈、信仰、死亡、恐惧、绝望、自责、自杀、负罪、救赎等伦理命题,透视了戏剧人物的生命历程中对道德力量的渴望以及以死赎罪的自我诉求,体现了作者易卜生对于人类理想道德法则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基金】:
2012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QN023)
【分类号】:I533.073
【正文快照】:
易卜生的《布朗德》(Brand,1865)出版后受到广泛关注,成为西方百十年易卜生学术批评史中研究最为频繁的作品之一,他自己也声称布朗德是“最幸福时刻的我”。由于易卜生以《布朗德》“唱出了其同胞的内心与灵魂之歌”[1]7,因而其独特魅力常常与《哈姆莱特》和《浮士德》相提并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霞;;[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成坚;;[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了;[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宁大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覃双眉;[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王静静;[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彭禹;[D];湘潭大学;2008年
6 高丹;[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明慧;[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耿潇;[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龚雯;[D];重庆大学;2007年
10 谌登峰;[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自我救赎与伦理情怀——《布朗德》中的道德困境与伦理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