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经济失范的行为或现象_公众最痛恨的七大道德失范现象

发布时间:2016-12-08 14:42

  本文关键词:道德失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自10月14日辽宁日报推出“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系列报道以来,引起读者强烈反响。尤其是“一起来讨论”环节,更是吸引了不少读者。记者共接到与这个话题相关的600多个电话、1000多封电子邮件。另外,在“当今中国主流道德判断”系列报道期间,记者共进行7次问卷调查,受访人数达300余人。合并同类项后,记者从中梳理归纳出7类被公众认为最痛恨的道德失范行为。

  人心冷漠,见死不救

  关注指数:100%

  痛恨指数:99%

  几乎所有参与讨论的读者都认为这是最令他们痛恨的不道德行为。网名为“金风倩影”的读者说,今年10月13日,广东省佛山市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轧而18个路人漠然相视;同月24日,在浙江省平湖市世纪商业中心,一名中年男子爬上室外楼梯的5楼,横跨在栏杆上说要跳楼。千名围观者,有的积极劝阻,有的喊着“跳吧,跳吧”,怂恿这名男子跳楼。频频发生的事件,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那18个路人之一,如果我们是千名围观者之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危难面前见死不救,良心能安吗?

  79岁的读者王永亮给记者打来电话,他认为见死不救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会不停拷问自己。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你的眼前消失,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啊。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关注指数:95%

  痛恨指数:100%

  大多数读者认为那些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上做文章,牟取暴利的不诚信行为是令人非常痛恨的不道德行为。福州市的读者武月容打来电话说,不把老百姓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当回事的商家太缺德了。食品、药品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看看那些因为吃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而变成大头娃的孩子们,看看那些因为吃了假药而引起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的人们,我们就知道应该多重视商家的诚信问题了。

  医患矛盾

  关注指数:90%痛恨指数:80%

  巧的是,此次参与讨论的,有医生,有患者。沈阳市的读者刘丽华认为有些不良医生收红包、为了提成开效果一般但价钱昂贵的自费药,有些不道德的医生让患者做一些没有必要做的检查。更有甚者,不把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放在首位,押金不到位就不抢救。

  作为医生,鞍山市的读者王利民也说出了自己的苦衷:有些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就投诉、骂人,有的甚至对医生拳脚相向。对于疑难病患,医生积极治疗就一定要冒风险,如果得不到患者的理解和谅解,只能令医生救死扶伤的心越来越凉。再说到见死不救,有些家属把重病的老人送到医院就没了踪影,他们是患者的亲人尚且无情若此,岂不是更缺德?

  不孝顺父母

  关注指数:85%

  痛恨指数:90%

  以抚顺市民国天明为代表的很多读者打来电话都说到了 “孝道”。国天明说,最近频频发生的全国最年轻博士逼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让我们看到即使学历再高、工作再好,如果他是个不孝顺的人,一样会受到人们的鄙视。不止一位读者说: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不孝之人,何谈道德二字?

  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

  关注指数:85%

  痛恨指数:70%

  以网友“冰天雪地”为代表的众多网民和读者还提到了一类他们最痛恨的人,就是那些利用公众的善良来达到某一目的的人。比如那些假装残疾在繁华街头乞讨的人、假装贫困大学生向行人要学费的人……他们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时间长了,大家就不相信有善良的东西存在了。

  公民缺少文明意识

  关注指数:80%

  痛恨指数:70%

  大连市的读者杨立晖在给记者的电子邮件中说,那些缺少文明意识的人是不道德的。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坐车不排队、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这些人的行为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是非常不道德的行为。文明与道德并不完全画等号,但很多不文明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突破道德底线的理由。

  当“小三”傍大款傍富婆

  关注指数:75%

  痛恨指数:70%

  以魏来为代表的读者说,他们最痛恨的不道德行为就是当 “小三”、傍大款和傍富婆。魏来说,自己就认识一个傍大款的女孩,她爱慕虚荣,追求富足的生活,但本身又没有能力,不想凭自己的努力追求理想,于是傍大款,不劳而获。这些人违背传统道德观念,扭曲了价值观和社会观,也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影响了社会安定。


  本文关键词:道德失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8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8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