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工程职业自治与工程伦理规范本土化思考

发布时间:2018-09-11 12:51
【摘要】:我国工程领域频发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工程人员在整个工程领域中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既受制于行政指令,加之无明确可依的职业伦理规范,缺乏独立的职业伦理判断,工程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往往不能保证。因此,加强工程职业自治势在必行。工程职业自治以工程伦理规范建设为核心。我国的工程伦理规范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但必须本土化。本土化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改革工程管理制度;二是要厘清我国工程实践中的价值关系与伦理主题;三是要确立中国特色的工程价值观;四是要建立有体系的行为规范。
[Abstract]:One of the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accidents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in China is that the engineers are in a passive position in the whole engineering field. They are not only subject to administrative instructions, but also lack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criterion which can be clearly followed, and lack of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ethics judgment. The objectivity and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project are often not guaranteed.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ut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is the core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autonomy. The construction of engineering ethics standards in China can draw lessons from the practi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but it must be localized. Localization can be started from several aspects, one is to reform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ystem, the other is to clarify the value relationship and ethical theme in our country's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third is to establish the engineering valu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ourth is to establish a systematic code of conduct.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克跃;;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质量;2007年16期

2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李人宪;刘丽娜;;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势在必行[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何有山;周申蓓;;规范我国政府工程管理制度的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7年07期

5 朱葆伟;;工程活动的伦理责任[J];伦理学研究;2006年06期

6 李伯聪;;微观、中观和宏观工程伦理问题——五谈工程伦理学[J];伦理学研究;2010年04期

7 黄正荣;;论工程师的责任意识及实践转向——以广州地铁质量验收事件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房列曙;吴云峰;;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方黎;;体验式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尹晓徽;郭婉绯;;“和而不同”中的政治智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金建萍;;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张顺军;;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2期

6 冯周卓;;现象学视野中的组织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艳萍;;需要与当代生活世界的主要矛盾[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8 陈晓云;;意识形态与个体意义体验脱节:道德困境的根源[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9 匡和平;;基于农民政治社会化实效性的政治信任诉求[J];长白学刊;2011年03期

10 张兴海;;目前我国社会价值冲突的深层解析[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方华基;许为民;;工程伦理的STS考察:从个体伦理走向共同体伦理[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张恒力;;加强工程伦理教育,推进自然辩证法课程改革[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专家专题论坛“在为国服务中发展自然辩证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尹晶;樊勇;;化学工程主体的责任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李树东;王成志;;北京市朝阳区水管理研究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4 王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可兴;生成性体育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7 庞世俊;职业教育视域中的职业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崔宇;近代孔教思潮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张闯;马克思的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1年

10 贾金易;当代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满玉;沈阳市沈河区初中生命教育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殷积多;社会转型时期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高翔娟;文化冲突及其精神反映:“五四”女作家自我意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董慧;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和谐发展[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任丽君;老子主“和”哲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伟;论体育竞技中的公平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智t@;论社会工程主体的伦理责任[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匡迪;工程师——从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黄正荣;;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其学科意义[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郭冬生;;略论工程伦理及工程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5 A.格鲁恩瓦尔德;现代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可能与实践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6 李伯聪;;工程与伦理的互渗与对话——再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向为民,顾红春;《WTO政府采购协议》对政府工程招标采购的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李德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J];建筑经济;2002年06期

10 张立稼;张伟;;中美两国政府工程采购模式比较[J];建筑经济;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丽敏;女性主义:本土化及其维度[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叶芜为;本土化是普及奥林匹克教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学刊;2005年04期

3 龚海平;关于西方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4 杨惠芳;郑奕;;英语中国化的趋势及模式[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柳传堆;;林语堂幽默理论本土化的成功与缺失[J];闽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邓中云;;当代中国装置艺术的本土化倾向[J];科技经济市场;2006年07期

7 张鸿声;;中国的“公共领域”及其它——兼论现代城市文学研究的本土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王佳权;丁红燕;;谈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的本土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丽;;英语的全球化及其影响[J];考试周刊;2007年13期

10 汪学磊;;透析英语本土化:词汇学视角[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玉明;卫莉莉;王利斌;王艳红;张建明;申智军;杨运生;梁美红;;警察人格结构本土化的初步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王丽珍;;基于网络的本土化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及模式的探讨[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3 朱沅沅;谢雨;;恢复性司法的本土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杨小微;;美日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暴琪;贾旭e,

本文编号:2236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36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3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