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剧受众度及其优势保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udience reception, the life of ethical drama,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flatness, motivational complex and traditional mor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why the ethics play is popular with the audience in our coun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nowadays ethics drama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divorce subject matter and creation homogeneity, and tries to make some explor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of ethics drama, so that the local ethics drama can not only satisfy the current domestic audience's viewing interest, but also go international.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分类号】:B82-05;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晔原;唐培林;;艺术地表达历史的雄壮与现实的多彩——电视剧的2011年[J];当代电影;2012年03期
2 徐小立;;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韩剧的成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雷颖娟;;浅析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J];新闻知识;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胡智锋;刘俊;王锟;杨继宇;李磊;张陆园;张瑜琦;吴雪;林沛;扎西;别君红;;2012年中国电视研究论文述评[J];当代电影;2013年03期
2 千梅花;;对韩剧风靡中国原因的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徐小立;;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韩剧的成功[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丁晓民;田艳维;;从韩剧热播看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J];新闻爱好者;2009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慧;韩剧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中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金宝;开发电视产业的价值链[J];电视研究;2003年06期
2 张国涛;;韩剧:“咸鱼翻身”的奇迹[J];中国经贸;2006年04期
3 孙珊珊;;论“韩流”对中国流行服饰的影响[J];流行色;2007年08期
4 侯越;;从韩流看“影视表象”与“旅游地形象”的构筑[J];旅游学刊;2006年02期
5 项国雄,曾晓虹;博客:女性主义传播发展的新基地[J];新闻界;2005年04期
6 王丹娜;;从韩剧热播说“韩流”[J];侨园;2007年04期
7 雷颖娟;;浅析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J];新闻知识;2008年02期
8 ;“韩流”与“韩流经济”[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6期
9 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秋水;法国巴士底歌剧院开始演出[J];中国戏剧;1990年09期
2 李秀芳;《开国大典》的深层意义——对该片的一点辨正[J];电影评介;1990年04期
3 赵慧英;;展现与提升:电视专题创作中的“平民化”[J];艺术广角;2001年05期
4 孔宪伟;;边缘化:纪录片的危险信号[J];青年记者;2003年03期
5 庄明;;解读我国人文类纪录片从平民化到社会化时期的变迁——以张以庆的纪录三部曲为例[J];电影评介;2006年15期
6 王逸虹;;论平民化意识在重庆方言电视剧里的表现[J];当代文坛;2006年06期
7 王智超;;平民化的金·凯瑞喜剧电影[J];华章(教学探索);2006年04期
8 蔡圣勤;夏静;;从皇家走向平民——影片《小公主》两个版本现代性解读[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9 崔小云;;塑造“平民化”人物形象——导演高希希电视剧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袁洲;;主流意识形态下的平民史诗——浅析石挥电影《我这一辈子》[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智华;;新十年中国电视剧叙事策略[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为华;;从受众电影消费心理看东三省电影市场的发展——东三省电影消费市场调查[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3 谭英;谢咏才;赵士文;旷宗仁;;电视科教片创作中的情感调动[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4 余小梅;;电视剧艺术欣赏的心理分析[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晔原;;主旋律电视剧与先进文化的建设[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6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丰;;营造真正的儿童电视空间——英美儿童频道的内容设置分析[A];横店·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克里斯汀·杰拉蒂;赵树旺;;大众传媒研究中肥皂剧的重要性[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杨鹏;;本土动漫的昨日、今日、明日——中国动漫出版产业分析[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10 张仲年;;对电视剧的本性再认识[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丽 记者 徐蕾;让看电视成为“平民化消费”[N];南昌日报;2007年
2 李伟 本报记者 吴利红;电视剧青睐“还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3 王 霞;DV:让纪录平民化[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利向昱;广告还是藏着的好[N];中华新闻报;2005年
5 逸玲;五·一荧屏:娱乐狂欢“平民化”[N];四川日报;2006年
6 闫贤良;剧院建设应注重受众评价[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王伟芳;电视广告给我们什么?[N];文艺报;2004年
8 李仲才;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N];文艺报;2002年
9 江嫣;国家大剧院平民化“试水”[N];中国教育报;2008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李霆钧 林琳;多元化、平民化营销拟主导市场[N];中国电影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嘉熠;理想范本与职场影像塑造[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2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4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 朱金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视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袁洁玲;探源动画之“魅”[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郭林;主观写意与客观写实:中美电视产品文化语境差异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邵雯艳;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年
9 额尔很白乙拉;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播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点点;跨媒介时代的文化产业[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娅妮;受众研究视野中的电视品牌构建[D];四川大学;2003年
2 朱志宇;从受众心理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创作[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叶骅;《我爱我家》,,《武林外传》互文现象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 周亚芬;军事题材电视剧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邱懿君;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品相与接受心理[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6 唐颖;论CNN国际新闻报道的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姜艳;《星球大战》系列影片的营销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罗湘来;动画叙事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9 夏鹏;对当代中国纪录片在市场化热潮中发展的冷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代辉;电视剧类型与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4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26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