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孝经》“孝”论的现代审视
[Abstract]: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is an important Confucian classic. It puts forward a systematic theory of filial piety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theory of filial piety in Pre-Qin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imes, there are some elements of filial piety in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which have modern value and deserve to be carried forward, including the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ilial piety. Expounding the main contents of filial piety and affirming the principle of filial piet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has its historical limitations and theoretical defect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ive-class filial piety theory. Studying the theory of filial piety in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valu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filial piet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基金】:黑龙江工程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儒家伦理的现代价值研究”(2012BJ26)
【分类号】:B8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炎才;刘师培近代“私德”“公德”思想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刘泽君;孔子德育思想初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3 曹影,李秋;汉代教化的源起及其德育职能[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钟祖荣;可持续发展消费伦理的大力倡导及其生态意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费延伟;;孟子人性论的分析[J];才智;2009年14期
6 张宝林;解读《诗经》春秋时期伦理思想建构[J];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7 王资博;;儒家荣辱观及其现代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傅琳凯;王立仁;;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贺更行;墨子伦理思想的历史流布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3年06期
10 吴万胜;;论《老子》的伦理观[J];法制与社会;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任俊华;李朝辉;;黄宗羲与霍布斯的人性论之比较[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广义;《太平经》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孔雁;韩非的管理思想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俊杰;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广福;张载道德境界观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燕霞;曾经的女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茜;论西方宗教信仰精神与中原汉族孝悌精神的共存及优势互补[D];西北大学;2011年
4 林红;春秋左传中“义”概念的使用及其分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傅文玉;朱熹德育思想探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永奎;唐代孝道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文灿辉;《福乐智慧》与《论语》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鞠龙克;荀子天人观的伦理意蕴[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斌;李觏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海梅;韩非子人性思想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爱玲,周振超;中国古代王权稳固的基石——从《孝经》思想谈起[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吴崇恕,李守义;《二十四孝》与《孝经》的关系及其扬弃[J];孝感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梅良勇,张方玉;《孝经》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J];学海;2000年05期
4 罗新慧;曾子与《孝经》──儒家孝道理论的历史变迁[J];史学月刊;1996年05期
5 王立民;《孝经》与 不孝罪[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7年05期
6 李文玲;《孝经》为子思撰新考[J];管子学刊;2002年02期
7 陈萍萍;唐玄宗御注《孝经》始末[J];台州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8 朱明勋,戴萍波;清代《孝经》研究论要[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秦进才;两汉《孝经》传播与孝行管窥[J];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01期
10 康学伟;论“孝”与墨家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舒大刚;;朱熹的《孝经》学论析[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2 杨韩生;;孝在家庭美德和优良社会道德风尚形成中的作用——兼对《孝经》的一点述评[A];老年学论文集(六)[C];2004年
3 周予同;;朱熹之经学[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蔡方鹿;;朱熹的孝经学[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伍晓明;;忠于/与他人——重读孔子关于忠的思想[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6 王霖;张月秋;;老年人家庭的理论探讨[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宋清莲;;弘扬传统孝文化 创建社会主义新孝道[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倡导新孝文化的社会意义论文集[C];2003年
8 彭安玉;;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君斌;;浅谈“孝道”的源流及现状[A];江苏老龄科研文集[C];2003年
10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庾向荣;《孝经》入判决体现法官智慧[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周桂钿;挖掘传统道德的时代新内涵[N];北京日报;2011年
3 陈四益;孝的两重性[N];人民日报;2005年
4 刘国昌;跪拜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周桂钿;建议设立中国的名人文库[N];北京日报;2003年
6 孙国荣 记者 付宇;开办公益学校 弘扬传统文化[N];牡丹江日报;2009年
7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孝经》写入判决书的法文化解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李湘萍;经书读还是不读?[N];广西日报;2004年
9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立昌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王晓华 上海作协 沈善增 辽宁大学 李树军;“读经”之风不可长[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吕 翰;老书刊再诱藏家[N];中国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陈一风;《孝经注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邹辉杰;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月;二十世纪《孝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袁玉霞;《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启;《孝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梦昕;《孝经》词频统计与词义关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侯希文;《孝经》作者考[D];西北大学;2001年
6 马祯t,
本文编号:2373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7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