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周书》中的孝观念

发布时间:2018-12-14 06:01
【摘要】:正《尚书》所存篇章真假不一,然历代学者对其《周书》部分向无多大疑义,王国维认为《周书》的全部篇章"皆当时所作也"①梁启超也认为:"从《牧誓》到《秦誓》叫做《周书》,真伪绝无问题,年代可照向来的说",可看做是周代的作品。②因此,对周代思想观念的研究来说,《周书》显得弥为珍贵。本文即以《周书》为据,对其中的孝观念进行探究。一、《周书》中孝字释义首先,本文对《周书》中的孝字进行文字上的梳理,以此来弄清其大概的涵义。传世《周
[Abstract]:The chapters in Shang Shu are not true or false, but scholars of all dynasties have no doubt about some of them. Wang Guowei holds that all the chapters of the Book of Zhou "were written at that time" [1] and Liang Qichao also thought: "from" pastoral oath "to" Qin oath "is called" Zhou Shu ", there is absolutely no question whether it is true or not, and it can be said according to the times." I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works of Zhou Dynasty. 2 therefore, Zhou Shu appears to be precious to the study of Zhou Dynasty's ideology. Based on Zhou Shu,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combs the characters of filial piety in Zhou Shu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meaning of filial piety. Handed down < Zhou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群;鲍桐颐;;元儒陈栎的《尚书》学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盖青;;虞《韶》美而仪凤兮——《山海经》舜《韶》踪迹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李勇;;由《说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国古代妇女非主流的社会地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乔松林;;对清华简《保训》篇思想的三层解读——由《保训》篇“中”的含义说起[J];船山学刊;2012年03期

5 高书文;;“孔子之谓集大成”要义浅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贾磊磊;潘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仁爱·自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姜克滨;齐元强;;略论《逍遥游》中“尧与许由”形象[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年04期

8 殷俊莲;;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浅议《左传》之民本思想[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冯荣珍;;今文《尚书》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J];飞天;2009年24期

10 谭德兴;;从后羿形象之演变看中国历史神话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邓国光;;《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马德邻;;先秦儒学语境中的“和谐”范畴[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杜觐位;;试论蜀地得称“西海”之由[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章管炜;;《左传》杜注“既葬释服,谅暻终制”论及其成因解析[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吉全;《黄帝内经》五行学说源流及应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贾海建;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榞莉丹;《考工记》兵器疏婭[D];复旦大学;2011年

8 吴冠华;存形 传神 尚意[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9 赵萍;春秋战国赏赐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蒋伟胜;习学成德[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徐文翔;《聊斋志异》酒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熊保莹;明代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小梅;《兩友蛾术编》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贤璋;沈祥龙词学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田丰;《黄帝内经》医学用语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芮钊;《独断》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姬娟;文化要素分析与中国传统节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娟;述评章实斋“《春秋》经世”观[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刘英楠;苏轼表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娟;当代农村居民孝观念透视——汶上县汶上镇北门大街第三生产小组孝文化调查[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方旭东;中国古代孝观念的内在转换[J];江淮论坛;1997年04期

3 戎军;;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探寻:评《中国传统孝观念的传承研究》[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4 郭秀娟;传统孝观念在当代农村的继承与变迁——以汶上县汶上镇北门大街第三生产小组为例[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李洪侠;管海心;;从孔子天命观看人生信仰[J];中国教师;2009年S1期

6 张舜清;;从知天命到制天命——论原始儒家“生”之伦理的实现方式[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5期

7 ;论点摘编[J];道德与文明;1987年01期

8 朴钟锦;韩国人孝道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9 黄宇雁;“孝”书籍与孝观念在日本的流传[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10 吴锋;传统传承的价值分析——试以中国传统孝观念的传承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锋;;中国传统孝观念能贡献普世伦理的可能性[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古南永;;现代化与规范分化[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达飞;;华夏文化之中华伦理[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梁济;;传统义利观与现代道德伦理的重塑[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汤广全;汤建荣;;试评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国权;;加强新形势下主体价值的导向[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8 宋俊;;论代际关系与家庭和谐问题[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贾新奇;;社会变革与道德风尚——从约定的角度看[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践;儒家的“德治”与“礼治”[N];光明日报;2001年

2 许冬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N];光明日报;2007年

3 毛U_红;企业如何搞好职业道德建设[N];贵州政协报;2006年

4 却金扎布;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核心价值体系[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王真;和谐社会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大连日报;2007年

6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解放日报;2006年

7 段俊杰;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开封日报;2006年

8 雒树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人民日报;2006年

9 孙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根本[N];沈阳日报;2006年

10 李国华;深入认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N];宝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德龙;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君楚;中国传统孝观念的现代性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蒲中;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宇;玄儒思想影响下的两晋孝观念演变[D];清华大学;2007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谷树新;中国传统孝道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蓉;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英淑;论《春香传》中的伦理思想[D];延边大学;2000年

8 唐志为;孔子孝道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袁玉霞;《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振坡;《论语》之孝[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8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78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