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存的伦理维度及现代境遇
[Abstract]:Human activities are purposeful conscious activities under the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People's "free conscious activities" mainly include: facing the produc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facing the social world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facing the subjective world of the spiritual activities. Therefore,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should have the following moral stipulation: the process of existence is the process of free creation of human beings in labor,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enriching 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s in communic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constantly surpassing oneself in the spiritual pursuit. The process of elevating the realm. In this process, people live confident, happy, full and dignified, the essential strength of the human being is fully displayed, and human value is fully realized. However, the existence of modern people is in the alienation of labor and communication, the spiritual world is lost, and the essence of human ethics is not fully reflected in the existenc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湖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态与人的道德生存研究(项目编号:12YBA0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人的有尊严生存——大众传媒的道德诉求(项目编号:1011012B)
【分类号】:B82-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彬;;潜规则下的道德生活解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胡同;;从“现实的个人”到“自由个性”——论马克思视野中的终极关怀思想[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安桂清;;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3 杨超;葛桦;;二律背反现象剖解与人的科学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4 王秀芬;;大庆精神的哲学内涵[J];大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李桢;张钧;;基础教育整体性改革的理念及其实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韦兆钧;;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李军;;追寻人的价值: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哲学反思[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杨玲;;追寻生命的意义[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0期
9 孙敏明;;高校休闲教育现状与对策解析——以宁波市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10 苗荣珍;;论理性与非理性根源的科技异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精神成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戴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3 杨明宏;教育管理的人性逻辑[D];西南大学;2011年
4 薛绍聪;大学主体间文化的缺失与构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朱国伟;中央政府核心职能的探求—一种公共理性观[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高嵩;马克思经济学的经济行为主体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8 赵海英;论主体性的历史生成[D];吉林大学;2005年
9 柳士彬;遮蔽与澄明[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乔东;管理思想哲学基础反思[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荣珍;科技异化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圣华;华兹华斯诗歌的审美现代性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波;艺术异化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乃生;青年卢卡奇的总体性思想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田军;论马尔库塞与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之差异[D];宁波大学;2011年
7 乔丽;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D];重庆大学;2011年
8 蔡燕;论语文教育文化本质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曹稳;成功性就业与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苗春凤;全球化时代人类实践的文化理念[D];苏州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贵权;论意义世界[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波;道德与信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10期
2 王正平;拓展我国伦理学的研究领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3 廖小平;;可持续发展的两个伦理论证维度——兼论生态伦理与代际伦理的关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罗秀球;;论爱的社会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5 郭因;关于绿色文化与绿色美学问答[J];学术界;1991年04期
6 许淦;;培养和树立市场经济道德[J];乡镇企业科技;1997年12期
7 胡发贵;诚信友爱创和谐[J];群众;2005年09期
8 赵昆;正当与相称:公正之内涵界定[J];伦理学研究;2005年05期
9 晨疆;诚信无价[J];小康生活;2005年08期
10 罗秀球;;论爱的社会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学;;论儒家“忠恕”之道的永恒价值[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2 杨明;;中国传统和谐观的内容特质与时代价值[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3 李畅友;;论诚[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汤建荣;;儒家伦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观[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宁波;徐谦;;科学伦理的几个热点问题[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梁济;;诚信的缺失与诚信的重塑[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建华;;和谐与公正:当代社会的伦理目标[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汤恩佳;;在云南昆明“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伦理”研讨会上的讲话[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殷英;;从关系学看儒家伦理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学教师 太史功旭;公共活动的伦理维度[N];东莞日报;2010年
2 马佳;人体胚胎买卖遭伦理学家质疑[N];北京科技报;2007年
3 山东大学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 蔡德贵;如何做到“内心和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4 王涛;“三心二意”话和谐[N];焦作日报;2009年
5 栗战书;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N];人民日报;2006年
6 吉首大学教授 易小明;民族伦理面临挑战[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黑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副主任、北师大在读博士 李君明;跟孔子学道德之“道”[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湘云;道德:理想·本然·回报[N];学习时报;2006年
9 温海明邋张凤琴;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原点[N];光明日报;2008年
10 王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特征[N];河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成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基础的规范性探究[D];吉林大学;2006年
2 陈洪连;公共政策的伦理维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小英;创新得当论[D];中南大学;2011年
4 杨洪兴;幸福的根据——关于生命幸福观的探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倪霞;现代社会中的信任[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熊洁;道德金律之解析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白春阳;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8 钟贞山;社会生态人:新的人性假设与人的全面发展[D];南昌大学;2011年
9 李小红;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永;我国人口政策的伦理维度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涂国红;发展伦理视阈中的发展的可持续性[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瑞萍;从和谐社会角度看婚姻和谐的伦理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晓云;德性的信仰基础及其现代境遇[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鞠国堂;论善的和谐本质及其实现[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文娟;论自由的伦理维度[D];苏州大学;2007年
7 高晓霞;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于振忠;丸山竹秋“地球伦理”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李芬;论经济合作的伦理维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齐建慧;道德与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80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380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