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08:04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先秦儒家友善思想是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秦儒家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大关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友好而善良、友爱而和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意识等的总和。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及文明创化的价值追求,比较深刻地阐发了“成人之美”、“与人为善”以及善待自我、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友善思想,并借助于“仁爱”、“礼仪”、“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等观念表现出来,既深化了儒家仁学伦理思想,又扩展了仁学伦理思想的视域和境界。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以“仁”为内核,以“礼”为表现,以“和”为旨归,不仅注重完善自我和成就他人,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中提倡与己友善,倡导人们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前提下,修身养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德性和综合素质,最终达到“成人成圣”的境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提倡与人友善,倡导行“忠恕之道”,以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他人,还要求人们以和为贵,宽以待人,懂得宽容别人,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成人之美”,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成就他人,为他人的成功创造有利条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提倡与自然友善,倡导人们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还要懂得“取物以时”的原则,不能竭泽而渔,让自然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对待动物要仁爱友善,不能肆意捕杀,从而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先秦儒家友善思想注重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内涵极其丰富,思想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及国民性格的养成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新的历史时期,承继并弘扬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对于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新的友善美德,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深度发掘和弘扬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价值和闪光点,取其精华,去其槽粕,促进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建构新时期的友善伦理,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伦理精神服务。
【关键词】:先秦儒家 友善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9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导论10-18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10-11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1-16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
  • 第一章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基础18-26
  • 第一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18-19
  • 第二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产生的基础19-26
  • 一、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19-21
  • 二、先秦儒家友善思想产生的理论基础21-26
  • 第二章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内涵及其外在表现26-44
  • 第一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内涵26-29
  • 第二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外在表现29-44
  • 一、与己友善30-34
  • 二、与人为善34-38
  • 三、与自然友善38-44
  • 第三章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特点及其实现路径44-51
  • 第一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基本特点44-47
  • 一、以“仁”为内核44-45
  • 二、完善自我与成就他人并举45-46
  • 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46-47
  • 第二节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实现路径47-51
  • 一、推己及人47-48
  • 二、由人及物48-49
  • 三、躬行践履49-51
  • 第四章 先秦儒家友善思想的当代价值51-61
  • 第一节 个人层面:修身养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51-54
  • 第二节 人际层面:构建友善的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间的冷漠54-57
  • 第三节 自然层面:建设生态文明,缓解生态危机57-59
  • 第四节 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共赢,构建和谐世界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汇;论先秦儒家生死观及其现代价值[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台秀珍,赵志军,李金川;先秦儒家"德政"、"德教"关系论[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张瑞雪,李化成;秩序与和谐——论先秦儒家对和谐社会的构想[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付耀霞;;先秦儒家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熊申英;罗南石;;先秦儒家“乐治”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6 成云雷;;殷周文化传统与先秦儒家圣人内涵的政治维度[J];史学月刊;2007年10期

7 胡启勇;;先秦儒家法辨正[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姚迎春;;先秦儒家“以乐修身”思想论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宋渊渊;;论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3期

10 汤宽新;;先秦儒家道德情感消解当代科技负面作用的可能性[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燕;先秦儒家自强思想的德育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洪斌;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郑伟伟;先秦儒家知己意识探析[D];郑州大学;2009年

4 王静;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5 余佳润;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构建的德性基础及其实践路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雷力嫣;先秦儒家尊严思想探佚[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王娇;先秦儒家刚毅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马兰兰;论先秦儒家“义利之辩”[D];河北大学;2015年

9 冷文;先秦儒家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10 王灵敏;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代转向[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友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4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14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