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美德:伦理视域中的版纳傣族传统民居
本文关键词:凝固的美德:伦理视域中的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云南的西双版纳是傣族人聚居的地方,在此傣家人在选址建寨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一般傣家村寨会建在坝上,他们“傍水而居,依林而建”,呈现出一派花园式的居住景观,寨子中多有广场和佛塔,而寨子外则有着神圣的水井和祖先林。 傣族人的居住环境不仅是一种物化的反应形式,更是傣家人德性的载体,更是他们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不断总结出的生活经验的应用。本课题想通过伦理学的方法对傣家竹楼及其傣家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分析,呈现出傣家民居所固有的伦理态度。 傣族人尊重自然,他们与森林和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将森林分为了三类,一类用来防止水土流;一类用来提供家族人的建筑用材;一类用来涵养水源。 傣家人节制欲望,他们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和选择上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物质财富。而竹子作为一种生长周期短,利于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傣族人家庭和谐,并将家庭的信念植入到竹楼建筑中。傣家竹楼是他们家庭的物质载体,它充分的反映了傣族人对于家庭和谐的向往。火塘边按照辈份不同所排列的座次,卧室的选择和床铺的排放顺序,男女主人在家平等的家庭地位,无一不体现着傣家人和谐的美德。 傣族人敬畏神灵,友爱同胞,并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建立联系。神林成为他们祖先的居所,神树成为他们与祖先沟通的桥梁,而水井不仅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创造了空间和时间,同时也为人与神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媒介。 傣族的传统民居是其精神世界的物质表现形式,它将美好的德性凝固起来,本文将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向您展开这一美丽的画面。
【关键词】:尊重 和谐 敬畏 友爱 民居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8
- 一、民居与傣族的生态伦理8-22
- (一) 森林和水:选址建寨的伦理命脉8-14
- (二) 自然之物:建筑材料使用的伦理考量14-19
- (三) 尊重:傣族民居生态伦理观的本质19-22
- 二、民居与傣族的家庭伦理22-31
- (一) 火塘:家庭伦理秩序的具体体现22-25
- (二) “人”字形的屋顶:男女平等伦理观的象征25-26
- (三) 卧室:傣族家庭伦理观的物化表现26-29
- (四) 和谐:家庭伦理的本质29-31
- 三、民居与傣族的交往伦理31-46
- (一) 神林、神木和神水:人神交往的介质31-35
- (二) 水井、泼水、广场:邻居交往的基本场所或形式35-41
- (三) 敬畏与友爱:人与神、人与人交往维度的本质41-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王艳;谢军;;责任问题的价值论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捷;;学生“可能生活”与教学过程融合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汪盛玉;;马克思社会公正观的本质规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世东;;论《管子》对生态伦理思想与实践的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余辉胜;;从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失范看司法改革[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7 李培华;;以人为本是安全生产的根本原则和灵魂[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葛大伟;;公民意识与改革破题——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养成机制的构建[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晓飞;自由软件运动背景下的自由软件伦理精神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璐;中学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国庆;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佳;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困境及其出路[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琳琳;“敬畏自然”观评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启;冰心散文创作的文化学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多旺;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凝固的美德:伦理视域中的版纳傣族传统民居,,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0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