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0:09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的现代性发展,世俗化趋向,使作为主体的人因欲望和利益的追求导致人的不断异化,人们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现实的财富,以财富作为人的全部价值考量,致使社会现实问题和矛盾增多,这是人们对精神气节的背离和对崇高理想的摒弃,从而导致了人们内在价值和精神世界的缺失或偏离。由此,财富问题不仅反映着社会的经济问题,而且反映社会的道德问题、文化问题,既哲学所探讨的重要命题。 中西方两大轴心时代的哲学家孔子与柏拉图的财富伦理思想理论丰富、意蕴深远。孔子的财富思想以“仁”为依据,具有仁者爱人的重要内涵,以义利关系为原则,体现义利的辩证关系特征,是一种内在自觉的德性财富观;而柏拉图的财富思想以“理念”为基础,具有理念善的终极目的,以“四德说”和“四种制度”为原则,正义贯穿其始终,是一种外在约束的理性财富观。二人财富思想的本体依据和理论特质虽存在众多不同,但其共同强调了伦理道德对财富的引导和制约,因而,财富思想具有一定的道德伦理意蕴。基于比较法,认为二人在财富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和差异,主要体现在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重要方面,从其相似性上重审伦理和财富的重要关系,渴求人们内在价值和精神世界的回归,认为只有建立在世俗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才是最永恒持久的真正财富。从其差异性上警示现代人更好的融入和借鉴中西方的优良财富思想,帮助现代人树立积极合理的财富创造观、公正和谐的财富分配观、相互平等的财富交换观和节俭公益的财富消费观,从而达到“内在自觉”和“外在约束”的统一,物质欲求与精神气节的统一。 孔子与柏拉图的财富伦理思想反映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历史于当下的延续,也是当下于历史的重新解读。目的在于实现社会物质与精神共富,个体与群体共富的和谐局面,从而达到中西方思想的很好交流与会通,架起古今之桥,沟通中外文明。
【关键词】:孔子 柏拉图 财富伦理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3;B222.2;B502.23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7-9
- (一) 研究背景7-8
- (二) 研究意义8-9
- 二、研究情况综述9-14
- (一) 对孔子财富伦理思想的研究状况9-11
- (二) 对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研究状况11-13
- (三) 对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状况13-14
- 三、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不足14-16
- (一) 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总结14-15
- (二)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5-16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16-17
- (一) 财富16
- (二) 财富伦理16-17
- 五、论文的可能创新点与不足17
- 六、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7-19
- 第一章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来源的比较19-29
- 第一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来源的不同19-25
- 一、社会时代背景不同:“礼崩乐坏”和伯罗奔尼撒战争19-21
- 二、思想理论来源不同:夏商周文化的发展和古希腊文明的继承21-25
- 第二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来源的相似性25-29
- 一、对战争的不满和忧虑25-26
- 二、对理想政治的渴求26
- 三、对伦理道德的重视26-27
- 四、对教育的重视27-29
- 第二章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本体依据和基本特质的比较29-40
- 第一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本体依据的比较29-32
- 一、孔子财富伦理思想的本体依据——“仁”29-30
- 二、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本体依据——“理念”30-31
- 三、二人财富伦理思想本体依据的比较31-32
- 第二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基本原则的比较32-35
- 一、孔子财富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义利关系”32-33
- 二、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基本原则——“四德说”与“四种制度”33-34
- 三、二人财富伦理思想基本原则的比较34-35
- 第三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基本特质的比较35-40
- 一、孔子财富伦理思想的基本特质——“仁义之富”36-37
- 二、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基本特质——“正义之富”37-38
- 三、二人财富伦理思想基本特质的比较38-40
- 第三章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基本内容的比较40-53
- 第一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差异性40-46
- 一、“理想人格”与“哲学王”40-41
- 二、“现实主义”财富观与“理想主义”财富观41-42
- 三、“义利差等观”与“等级财富观”42-43
- 四、“人伦情感”与宗教神学43-44
- 五、“血缘财产关系”与“共妻共产”44-46
- 第二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共同性46-53
- 一、“以德致富”的财富创造观46-48
- (一) “以义致富”与“以德生利”46-47
- (二) “义以为上,安贫乐道”与“淡泊名利,道德为重”47-48
- 二、“倡导和谐,反对分化”的财富分配观48-49
- 三、“信而正义”的财富交换观49-50
- 四、“富而为善”的财富消费观50-53
- (一) 节制主义与节俭主义50-51
- (二) 富而好礼和富而好善51
- (三) 利民富国和他利公利51-53
- 第四章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会通之于当代的启悟价值53-63
- 第一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之共通性的当代启悟53-56
- 一、共同出发点:“人性主义”财富观53-54
- 二、共同本质:“德性主义”财富观54-55
- 三、共同态度:肯定财富的正当性追求,强调道德对财富的积极作用55
- 四、共同目的:“富而好善”,渴求心灵或精神上的财富55-56
- 第二节 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之差异性互补的当代启悟56-63
- 一、“肯定财富”与“限制财富”,建立积极合理的财富生产观56-58
- 二、“均无贫”与“等级财富”,建立公正和谐的财富分配观58-59
- 三、“血缘财产关系”与“契约关系”,建立相互平等的财富交换观59-60
- 四、“富而为仁”与“富而好善”,建立节俭公益的财富消费观60-61
- 五、建立“内在自觉“与“外在超越”知行合一的财富伦理观61-63
- 结束语:架起古今之桥 沟通中外文明63-65
- 参考文献65-68
- 致谢68-69
- 个人简介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志芳;;从《论语》与《理想国》的差异看中西文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单连春;“至真至善”与“至善至美”——古希腊与先秦哲学对精神境界的认识之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陈桃兰;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比较[J];管子学刊;2004年01期
4 方高峰,张晓连;孟子与柏拉图财富观比较初探[J];管子学刊;2004年01期
5 周家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中西古代财富思想分异的历史阐释及启示[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黄英杰;严光菊;;财富与伦理关系初探[J];河北学刊;2005年06期
7 梁娅华;赵建;;论中西传统伦理思想的理性精神与情感因素——苏格拉底与孔子伦理思想对比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8 李守庸;略说孔子、柏拉图经济思想之异同——由怎样理解“君子不器”引起的话题[J];经济评论;2002年03期
9 马永华;;柏拉图的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对农民的现实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8期
10 丁祖豪,唐明贵;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对现代民族精神建设的价值[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孔子与柏拉图财富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2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