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域—《自然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阐发

发布时间:2017-03-17 16:01

  本文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域—《自然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阐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性别歧视依旧存在的当代语境下,妇女争取自身权利和环境保护的呼吁声日益高涨。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日益受到大众的认同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女性学者投身到生态女性主义研究中。例如,蕾切尔·卡逊和卡洛林·麦茜特两位女性学者已经成为西方家喻户晓的生态女性主义学者。生态女性主义重新审视了女性与自然的关系,消解了人类中心主义。所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性别歧视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多元化视角和途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核心话题始终围绕着女性和自然的关系,从而形成了许多观点和派别,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发展态势。首先,本论文在界定生态女性主义概念下,对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以及各个流派对女性与自然的看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其次,主要以麦茜特的伦理思想为主线,以女性和自然的关系视角为切入点、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大背景下来探析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研究以彰显其独到之处。再次,从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基础、理论的逻辑展开到生态女性主义的最终归宿,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关注的女性与自然的话题展开论证,试图对生态女性主义进行重新架构。最后,在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引进和借鉴下,对中国生态女性主义建构下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最终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女性主义。虽然生态女性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从自然与女性联合的角度告诉人类:环境问题与妇女解放问题的解决需要两者的相互结合,鉴于此,我们需要立足于一种新的发展观,把女性与自然以及许多社会问题进行有机的联结,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对人类和社会所造成的威胁。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的日益凸显,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生态女性主义为我们解决诸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视角。本论文实事求是地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大环境下的中国范式的生态女性主义,简要分析了生态女性主义对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女性主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视以及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妇女解放、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卡洛琳·麦茜特 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之死 环境保护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7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9-13
  • 一、研究背景9-11
  • 二、研究意义11-13
  •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13-16
  • 一、国外研究综述13-14
  • 二、国内研究综述14-16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16-17
  • 一、研究方法16
  • 二、基本框架16-17
  • 第二章 生态女性主义思潮的解读17-25
  • 第一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及发展17-20
  •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概念17
  • 二、生态女性主义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17-19
  • 三、生态女性主义的发展进程19-20
  • 第二节 生态女性主义的多元理论观点20-25
  • 一、文化生态女性主义20-21
  • 二、精神生态女性主义21-22
  • 三、社会生态女性主义22-23
  • 四、哲学生态女性主义23-25
  • 第三章 生态女性主义理念的建构25-39
  • 第一节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25-28
  • 一、生产与再生产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基础25-26
  • 二、女性主义的发展是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的文化基础26-27
  • 三、深层生态学是生态女性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27-28
  • 第二节 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28-36
  • 一、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28-30
  • 二、自然是女性的议题30-33
  • 三、一个发人深省的“隐喻”33-36
  • 四、女性与自然共同发展36
  • 第三节 有机的生态价值理念是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最终归宿36-39
  • 一、和谐的生态价值理念37
  • 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产发展观37-38
  • 三、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消费观38-39
  • 第四章 生态女性主义建构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建设39-50
  • 第一节 中国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探索39-44
  • 一、中国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科学发展观39-41
  • 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中国生态女性主义41
  • 三、中国特色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范式41-44
  • 第二节 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实践44-46
  • 一、开展了多种生态环境保护和重建工作44-45
  • 二、成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女性环境组织45-46
  • 第三节 生态女性主义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46-50
  • 一、推动女性积极的参与环境事务46-48
  • 二、反对性别歧视,倡导男女平等48
  • 三、促进人们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48-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5
  • 致谢55-56
  •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妮妮;麦茜特和生态女性主义——女性视角的生态智慧[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年Z1期

2 金莉;生态女权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05期

3 关春玲;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4 C.斯普瑞特奈克,张妮妮;生态女权主义哲学中的彻底的非二元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5 王霞;;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J];理论探索;2013年05期

6 王词;李庆霞;;生态女性主义的演化及其价值[J];学术交流;2010年11期

7 李章印;人类对自然的研究如何导致对自然的理解越来越少?[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3期

8 曹南燕 ,刘兵;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96年05期

9 郝苓苓;;全球生态危机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J];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媛媛;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及其价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2 彭慧洁;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的意义和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怀敏;论生态女性主义的意义和局限[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视域—《自然之死》的生态女性主义阐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3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