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话哲学的公民品质与公民技能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C9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加林;;尊重——公共生活的基础性道德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8年06期
2 吴俊;;论公民美德[J];哲学研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道娟;;义务论视阈下的职业道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汪再祥;;现代性背景下的安乐死合法性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4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李雪彦;;政府认同的二维理论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李平;;城市电子政府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A];公共管理研究(2)———“党的十六大与中国政治发展及公共管理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升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柳克方;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韩红梅;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对教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俊;;公民美德:特征及其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9年02期
2 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年11期
3 刘清平;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论儒家伦理的深度悖论[J];哲学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光彩;试论孙中山伦理思想之精义[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田洪声;中国公民正义观评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任剑涛;伦理的政治化定位——荀子思想主旨阐释[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4 唐少杰;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社会主义伦理准则的思考[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倪愫襄;论制度的伦理秩序[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杨晓;;密尔功利主义与正义、自由思想关系的探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付秀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平等、协作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6期
8 张三元;;论实践的道德性[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范伟伟;;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对自由主义三种困境的批判性反思[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李艳;;论《反杜林论·哲学编》的现代意义——简析道德与社会的关系[J];传承;2009年1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侯伟东;钱永祥:“平等”理念的梳理与反思[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周桂钿;和而不同[N];人民政协报;2002年
3 石祥利 章晓莉;高技术的伦理悖论[N];社会科学报;2000年
4 邢贲思;理性、正义和善[N];学习时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符艳红;从人性视角论代际公平与和谐[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霞;伦理视阈中的社会公正[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36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3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