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及其对道德认知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9-19 03:39
【摘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水平上考察道德概念的黑白隐喻表征,探讨了黑白视知觉对道德认知的影响。实验1a发现,在词汇选择任务中被试倾向于判断白色希腊文词汇具有道德意义,判断黑色希腊文词汇具有不道德意义。实验1b通过词性判断任务表明,当道德词以白色呈现、不道德词以黑色呈现时被试的判断反应更快。实验2显示,当将道德两难故事呈现在黑色背景上时,相比于呈现在白色背景上,被试会在道德评判任务中将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判断为更加不道德。实验3通过情境实验发现,相比明亮环境,在黑暗环境中完成实验的被试会更倾向于认为他人会不公正地对待自己。研究证明,黑白颜色概念与道德概念的隐喻联结存在心理现实性,黑白颜色刺激知觉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作用,且环境的亮度也会影响到人们对道德相关问题的认知判断。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潍坊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基金】:打造“理论粤军”2013年度重大资助项目(LLYJ1323)
【分类号】:B82-0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浩生;;认知与身体:理论心理学的视角[J];心理学报;2013年04期

2 王锃;鲁忠义;;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年05期

3 丁毅;纪婷婷;邹文谦;刘燕;冉光明;陈旭;;物理温度向社会情感的隐喻映射:作用机制及其解释[J];心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4 任俊;高肖肖;;中国人在不道德行为之后会做些什么?[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倩;叶浩生;;触觉经验对性别分类的影响:具身的视角[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于晓波;叶浩生;;国外主观幸福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王欢;杜高山;;身体意识培养的遮蔽与开启——基于太极拳身体美学的实践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4 温柔;;舞蹈训练的身心学理念及其技法运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苏得权;叶浩生;;大脑理解语言还是身体理解语言——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语义理解[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董芬;;具身认知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意蕴及其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3年12期

7 王柳生;桑标;;概念的具身认知观[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8 苏彦捷;孙芳芳;;道德具身性的元分析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文旭;段红;;情绪表达与叙事理解:基于概念整合的分析[J];外语研究;2014年04期

10 张积家;林琦坤;陈栩茜;;空间表达对汉语母语者空间场景记忆的影响——兼同英语母语者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亚林;人脑的数字与时空运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会平;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概念迁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锋盈;形—义联结的内隐学习及其隐喻性迁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恩涛;词汇理解中内隐空间表征激活的认知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范琪;汉语隐喻具身认知加工神经机制的ERP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殷融;道德概念黑白隐喻表征的心理现实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7 苏得权;海洛因戒断者相关线索诱发作用下的镜像神经活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8 姚昭;不同具体性词汇的识别:效价和唤醒的贡献[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栾子烟;道德温度:身体冷暖与青少年道德决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毅;感觉距离、触摸需要对产品评价影响的实验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3 冯新明;视觉空间关系加工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卜伶俐;城市道路灯光照明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邓棉琳;权力的上下和大小隐喻及表征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倩倩;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部动机及其与心理理论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7 赵娜;具身认知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郭璜;汉语非常规“吃+N”结构的认知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9 刘博;中国EFL学习者对英语权势词的心理表征[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10 杨静;模拟语义学视角下基于上下意象图式的隐喻句加工的E-prime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详;杨治良;郝雁丽;;理性学习的局限:道德情绪理论对道德养成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外语研究;2001年02期

3 陈燕平;;空间隐喻概念“上、下”的英汉对比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4 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5 李其维;;“认知革命”与“第二代认知科学”刍议[J];心理学报;2008年12期

6 叶浩生;;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J];心理学报;2011年05期

7 刘国雄,方富熹;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8 叶浩生;;具身认知: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9 任俊;高肖肖;;道德情绪:道德行为的中介调节[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阎书昌;;身体洁净与道德[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全;道德的漏洞——关于道德概念严密性刍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04期

2 杨丽伟;;浅析道德概念中的改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5期

3 王锃;鲁忠义;;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3年05期

4 易小明;易岚;;道德概念的应然发展[J];齐鲁学刊;2013年05期

5 王增平;现行道德概念内涵的缺陷与重构[J];文史哲;1998年06期

6 黄富峰,陈建兵;论道德概念[J];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7 甘绍平;;道德概念的两重涵义[J];伦理学研究;2013年05期

8 周武军;;道德概念的三重内涵论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9 邱竹;徐晨;;道德概念的哲学史维度——浅析四种哲学进路下的道德概念[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2期

10 高晓梦;;论康德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概念[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宋希仁;;论信用与诚信[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2 贾利宁;鲁忠义;;语言理解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殷融;;“白好黑坏”——道德概念颜色表征的研究[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牛怡然;鲁忠义;;道德概念的亮度隐喻表征及其对亮度知觉判断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王汉林;鲁忠义;;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内隐联想研究——来自行为和ERPs的证据[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男人与女人为什么不一样[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王传所;诚信浸润五千年[N];山西日报;2004年

3 宋希仁;诚信与信用之辨析[N];海南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贾利宁;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映射的双向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蒋高芳;传统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冯新明;视觉空间关系加工中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娟;卷入欺负行为儿童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差异及其原因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锃;道德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7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37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9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