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孝”与“Eros”的比较看中西传统伦理共通之可能性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3 蔡德贵;;韩国大儒李退溪的性情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程冰艳;;从“无用之用”看文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葛学港;;浅论《礼记》中的祭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张鹤耀;;浅析先秦时期的“天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霍学民;;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中人称代词的对比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9 房春艳;项晓静;;明清时期安康宗教文化建筑——无梁殿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胡祥云;人性演化环节:道德教育把握的关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余继平;;涪陵陈氏庄园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意蕴[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程萃文;;儒家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杨朝明;;经典新读与孔子思想再认识[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第六章 外语教学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8 吴启坚;;周振甫《诗经译注》中器物训释疑义举隅[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sノ,
本文编号:25404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