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德理想主义的构建与历史影响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郭淑新;董秀丽;;中华民族的自信意识与忧患意识辩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王国良;戴震对理学的解构与中国哲学的近代转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郭振香;由朱熹性理学说观“理一分殊”之多重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张金铣;赵翼论新、旧《五代史》的文献价值与史学价值[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吴春梅;略论梁启超的历史文献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李霞;论道家在宋明新儒学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耀飞;;五代蜀地粟特系沙陀人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跃红;;天理与人欲——试说欲望规训的文化差异[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化解危机的文化之道——东方智慧”中文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吴怀棋;;太极文化与和谐思维[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王敦琴;;张謇“中体西用”的女子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方彦寿;;朱熹在寒泉、云谷的讲学特点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浅谈中国古代的诵读教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王阳安;;宋元蒙学识读写教学理论与实践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4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梁巍;宋代童蒙阶段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艳;《“随物赋形”—谈苏轼文艺美学之“水之道”》[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冷宁;浅谈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郜元宝;容易失去的智慧——关于“道德理想主义”[J];文学自由谈;1997年06期
2 张成诗;计划与市场散论──读《道德理想主义:魅力与误区》一文有感[J];哈尔滨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何历宇;论道德、道德理想与道德理想主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4 万俊人;“泡沫道德”与“大跃进”[J];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02期
5 孙瑜;生态文艺:新型的道德理想主义[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6 沈慧芳;;现代性反思与当代道德理想主义重构[J];东南学术;2010年06期
7 张方玉;;道德理想主义·生活儒学·德性幸福——论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理性建构[J];天府新论;2013年02期
8 启良;走出道德理想主义[J];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9 刘士林;道德理想主义与道德现实主义[J];东方艺术;1996年04期
10 孟泽;道德理想主义的浑沌——一种悖论状态[J];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方李珍;;沉入草野——王仁杰梨园戏道德形象的民间特征[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陈思和;愤怒之后的完美与优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君;道德理想主义的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春芳;执拗的关注和悄然的转变[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