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伦理的当代中国形态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陶火生;;生态伦理的主导精神及其反拨实践方式探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胡东宽;;生态伦理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张志宏;关于生态伦理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3期
4 周兰珍;;从“何以可能”到“何以建设”——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生态伦理建设[J];求实;2007年12期
5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04期
6 王艳,陈勇江,朱秀玲;科学发展观:当代生态伦理的出场路径[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4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5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魏军;;浅议人类在生态圈中的地位[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陶伯华;;智慧思维学精要——《思维科学概论》第十篇[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9 丁润生;;试论顺应自然超越时空的无元思维模式——兼谈无元思维模式与灵感思维的对比[A];中国思维科学研究论文选2011年专辑[C];2012年
10 杜晓青;;论马克思实践的“时间思想”[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建华;劳伦斯诗歌中的黑色生态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8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于尔河;;论生态伦理及其内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牛庆燕;;基于自然“内在价值”论争的生态伦理思考[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3 高利红;环境法学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J];法商研究;2005年01期
4 陈寒鸣,贾乾初;华夏文化与21世纪的人类生态伦理[J];理论与现代化;2004年06期
5 周兰珍;;生态伦理学三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02期
6 樊浩;当代伦理精神的生态合理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7 叶平;“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J];哲学研究;199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顺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单正平;;生态伦理之我见[J];黄河;2000年06期
3 金瑶梅;孔欢;;从生态伦理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J];社会科学家;2009年02期
4 张彭松;;自然观转型与生态伦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09期
5 孙冀红;刘经伟;;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初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6 姬志闯,李贵仓,党鸿军;生态伦理: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彰显[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志宏;关于生态伦理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03期
8 郭雁南;发展伦理的人类中心主义谬误批判[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杨静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10 杨萍;董军;;生态伦理:对利益优先性原则的反思[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长明;;和谐伦理: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支撑[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2 张瑞萍;;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伦理观[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健全;;从伦理—道德分殊看科学发展观的构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芳;;环境道德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肖士英;;德行负担最小化: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肖士英;;德行负担最小化: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N];光明日报;2005年
2 覃正爱;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看科学发展观[N];湖南日报;2005年
3 高维岭;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N];安徽日报;2004年
4 傅菊辉 黄守红;从思维方式看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05年
5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科学发展需要道德支持[N];大连日报;2009年
6 上海市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 叶红;怎样认识生态伦理及其教育?[N];中国环境报;2009年
7 管向群;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N];光明日报;2004年
8 宋宏 蒋兆雷;从哲学视角认知科学发展观[N];安徽日报;2004年
9 徐春;生态文明蕴涵的价值融合[N];光明日报;2004年
10 余谋昌;实践性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小红;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4 王周;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8 唐秀华;发展观的伦理蕴涵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杨寄荣;发展的伦理向度[D];复旦大学;2010年
10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利;生态伦理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武汉大学;2005年
2 司岩峰;自然内在价值论争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艳;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汤建龙;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控:生态伦理和可持续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玉华;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研究及政府行为的实践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孙健;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向度及实践[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邓和盛;循环经济的生态伦理思考[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8 苗俊玲;论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何先月;生态伦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向度[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苏婕;生态中心论中的伦理学思想及其发展体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1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4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