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26 07:14
【摘要】:现代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方兴未艾。在宏大的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化、信息化社会,,社会公共生活空前繁荣;然而,传统道德在新的社会领域作用并不明显,社会公共生活所需要的道德却没有同步建立起来。社会公德作为“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从实践的角度,一定是以个体的社会公德的最终形成才有意义。理论上讲,个体的社会公德意识和行为是生活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个体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运用公共理性自发形成的在公共空间行之有效的道德秩序;而实际生活中,个体社会公德的培育却表现为社会的公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换过程。由是,如何使外在于个体的道德规范转变为主体内在的德性,成为解决社会公德缺失问题的关键。 因此,一个社会想要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主要取决于道德主体、社会公德规范以及社会道德环境的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公德规范、培育具备公共理性的道德主体、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建立有效的道德监督机制构成了社会公德建设的关键。当下我国之所以出现严重的社会公德缺失现象,原因就在于在社会公德建设的各个环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因而,想要改变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事业一定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宏伟;;公共领域个人理性与公共理性的价值取向[J];党政干部学刊;2012年07期

2 石岩;;中国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失范探析——基于公德与私德的视角[J];甘肃理论学刊;2012年03期

3 陈付龙;祝黄河;;历史与现实:公共领域发展的中国考量[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陈静;;从个体认同的角度分析社会公德失范现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8期

5 刘时工;;论道德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晓辉;公域与私域的划分及其内涵[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海文;;论传统的熟人社会道德转型及其现代公德意识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程立涛;;转型期社会公德问题的矛盾分析[J];教学与研究;2006年07期

9 李艳春;;当前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其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陈幽泓;;“公德”与公民社会关系初探[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7期



本文编号:2566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66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