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德性伦理学视野下的和谐社会建设

发布时间:2019-11-30 06:35
【摘要】:德性伦理学旨在回答理想人和理想生活的问题,它们与社会的理想状态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和谐作为社会的理想状态,不仅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及自身的和谐,同时也指明了实现和谐理想的途径,即通过存在差异的事物相反相成地互动,使所有事物成就自身、各得其所。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公民要有自主的德性,同时努力使自己的整体德性在此过程中逐渐养成。为此,公民应当明确生活的意义,持续省察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卞桂平;;公共精神的“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现实意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周恩荣;;“政”、“刑”在德性养成中的作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德性养成论之比较[J];伦理学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曹兴江;;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8 叶常林;;西方分配正义理论综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运春;;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王艳霞;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6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汪凤炎;;“德”的含义及其对当代中国德育的启示[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9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10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昱;中国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治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汪毅霖;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经验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海萍;维柯的诗性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易显;侵权责任的法哲学基础[D];湘潭大学;2010年

9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周志明;亚里士多德与孔子的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德怀特·艾伦,任中棠,卢瑞玲 ,刘悍 ,李林;高等教育的新基石[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3 郭湛;王维国;;公共性的样态与内涵[J];哲学研究;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培元;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J];齐鲁学刊;2001年04期

2 任剑涛;德性伦理、自由社会与美好生活[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3 陈少明;;忍与不忍:儒家德性伦理的一个诠释[J];文史知识;2007年03期

4 景云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取向[J];前沿;2002年01期

5 罗红,黄启学,苏祖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桂海论丛;2005年04期

6 刘云华,杨兆慧;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及其对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黄韬;诚信机制: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内核[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5期

8 孟庆瑞;试论和谐社会与关怀伦理[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姚海静;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宋球勋;关于以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王美娅;莫岳云;曾慧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江雪莲;;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和伦理构建论纲[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吕耀怀 曹志红;走向德性伦理[N];光明日报;2001年

2 康健;从德性伦理到制度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3 王雨辰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信用伦理与和谐社会[N];长江日报;2005年

4 罗亚明;制度伦理与制度中人的伦理[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杨友明;社会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困境与建设[N];学习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森森;成就美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王国银;德性伦理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熊洁;道德金律之解析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6 林更茂;建构现代和谐社会伦理秩序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宜海;公民德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9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彬;和谐社会目标下的诚信体系建设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2 唐固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道德法律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丽红;论仁爱精神的培育[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4 吴涯;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东;论传统道德中的私德内涵及其现代意义[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6 乔畅;论“德法兼治”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文静;环境道德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张启平;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行政伦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余新华;论诚信与和谐社会[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秋艳;建构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7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67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