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环境中道德人格塑造的困惑和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B8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颐;优化媒介环境 建构绿色空间[J];当代电视;2005年03期
2 常庆;媒介环境与现代人的生活[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新媒介环境下党报传播力高峰论坛宣言[J];报刊荟萃;2010年06期
4 张博;;浅析岩井俊二电影的后现代主题选择[J];新闻世界;2011年04期
5 包燕芬;;浅谈伦理精神与耻感的培育[J];才智;2011年17期
6 蒋原伦;;媒介环境与当代文化[J];上海文学;2007年02期
7 李安;;中国电影的传播环境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丁蕊;;交通之声“交通服务”类型化编排的社会及媒介环境[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9 尉慧靓;;办公室工作与媒介关系[J];青年文学家;2011年02期
10 杨秀喜;;谈小说的“假定性”[J];写作;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艳玲;;浅析媒介环境下影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2 崔保国;;理解媒介生态——媒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的展开[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李嘉文;程乐华;;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进行他(看)人感知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郑维东;佟菁菁;;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洞察[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5 John Hartley;;创意产业:新媒介环境下一个概念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6 张丽萍;;新媒介环境下危机传播特性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范欣;;“现实域”还是“乌托邦”——媒体奇观(化)作为一个生态学的问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朱和平;黄大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阶段性护理[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蔡辉;翟菲;;特殊载体档案保管方法探索[A];北京高校档案学术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彭剑;付晓毅;魏东;尹毅;肖宇;蒋涛;邹凌;;个人数字助听器编程器:适合发展中国家验配助听器的创新验配工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靖 郭颖;媒介环境的失衡和平衡[N];中华新闻报;2004年
2 蒋原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新媒介环境改变舆论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周丽锦 尹振宁;定位抑或追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孙一帆 沈静芳;从现实环境看发展机遇[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5 四川大学新闻系 王昆;B TO C网络营销的现实环境、优势及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6 文卫华;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收视特点探析[N];中华新闻报;2007年
7 记者 魏伟 杜朋举;“新媒介环境下党报传播力”高峰论坛在西安形成共同宣言[N];陕西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虞宝竹;洞察复合媒介环境下的受众行为[N];中华新闻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雪昆;将走向“充满未知的复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10 李伯爽;自主创业才是就业根本[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冠文;互联网交往形态的演化[D];山东大学;2013年
3 李琦;多元媒介环境下的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林敏;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余秀才;网络舆论传播的行为与动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陆永良;计算机虚拟现实环境三维服装设计[D];东华大学;2005年
9 苗笑雨;虚拟与现实:大陆网络虚拟即时交流主体行为与心理机制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10 向淑君;敞开与遮蔽[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浅析品牌定位传播过程中的“拟态环境”塑造[D];河北大学;2005年
2 熊楚;尼尔·波兹曼媒介环境学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毛成凤;新的媒介环境中电视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赵宁;新的媒介环境下“迷”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5 薛杰;新媒介环境下企业媒介经理的传播对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6 曹澍;手机的隐喻媒介环境学视野下的手机媒介[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7 朱婷;媒介环境学视角下互联网传播的偏向及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鹏;政府形象传播与媒介环境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9 王晓东;新媒介时代的媒介环境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杨柳;我国女性电视节目媒介环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91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91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