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在中国儒家视域下解读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

发布时间:2020-03-20 10:13
【摘要】: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存的环境危机是各国环境学者们所致力于研究的关键问题。西方环境伦理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很多有重要意义的观点。罗尔斯顿在继承和借鉴他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内在价值”环境伦理思想。罗尔斯顿思想的核心是“内在价值”,他认为自然价值是事物的某种内在属性,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对于这种“内在价值”,人类出于本性的“善”,而应该承担起关心、保护这种价值的责任与义务。这是罗尔斯顿环境理论的基本框架。罗尔斯顿的环境理论对于西方理论界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他第一次系统化地提出和说明了自然价值的内在价值,并把自然价值的论证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为现代环境伦理学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思想进路。 在中国东方这块土地上,传统儒家在经历了五千年文化的洗礼后,仍然影响着我们对人与自然这一关系的认识。中国儒家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时,主张人与其它自然存在物都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并由人的“恻隐之心”引出“仁民爱物”、“参赞化育”等环境保护思想。这些思想与西方罗尔斯顿的核心理论具有很高的相似度,正是因为这种相似,才使中国儒家能够成为解读罗尔斯顿体系的理论背景。尽管中国儒家和罗尔斯顿环境理论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的不同,但他们却有内在的关联性。 罗尔斯顿用主客体二分的逻辑思维方法来论证他从自然感悟出来的理论,这种思维中存在的矛盾是罗尔斯顿理论不足的根本原因,这也决定了罗尔斯顿理论不能从真正意义上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不过,尽管罗尔斯顿与中国传统儒家还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但它们所主张的“自然物具有自己的价值”、“人应该保护、关心其他自然存在物”等理论,对我国现今的环境保护都存在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82-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显元;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吴尚华;;贾平凹《怀念狼》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晏智杰;自然资源价值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曹海英;;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郑元叶;生态事实、价值观与生态伦理规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包庆德,王金柱;生态伦理及其价值主体定位——从《新华文摘》文献反响看生态哲学的研究进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王妍;对生态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余谋昌;环境伦理学从分立走向整合[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林震,张勇,张闯;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体现和落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润珍;武杰;;跨学科视野下的工程伦理[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黄国宝;;生态经济伦理学与资源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5 额尔敦扎布;;自然资源价值辨析——兼评劳动价值论不能说明自然资源价值说[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寇东亮;;自然认同的人学根据[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健;伍玉林;;生态伦理: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学良;文明的历史脚步——建国以来滇南少数民族农地利用模式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5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爱年;环境法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宏平;经济全球化与道德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高正夏;基于变值系统理论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周书俊;选择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雷;人为自身立法[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柳颖;《论语》两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0年

3 孔石;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法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杨龙海;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目标与策略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清;论道家哲学的环境伦理意蕴[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董强;论自然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高志友;环境伦理学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9 杨卫军;人与自然从冲突走向和谐[D];河南大学;2002年

10 马卓;论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591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591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3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