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道德自我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2 06:39
【摘要】:作为第二代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唐君毅是中国与西方伦理文化研究中的执牛耳者。他以复兴儒家伦理文化为目的,通过全面的综合东方与西方的伦理文化,企图开拓出中国伦理文化现代化之路,因而他本人被称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享有与第二代现代新儒家另一重要代表牟宗三相媲美的声誉。他的“道德自我”既是伦理学的基础性、本质性的概念,关涉道德个体的主体性挺立、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道德人格的养成;也是其文化哲学中核心概念,干系到中国伦理文化的现代化生成与发展。因此,他秉承以儒家伦理为宗的思想要旨,深入吸取宋明心性与义理学的精髓,广泛借鉴西方诸多哲学流派的思想资源,建构起以“道德自我”为核心概念的“道德—文化论”,试图通过人们“道德自我”之建立,引导人们积极从事和创造文化活动,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唐君毅秉承宇宙唯心论思想,把宇宙理解为由物质和精神构成的生命体,将人类看作宇宙生命的正统继承者,强调宇宙与人类都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由精神主宰的生命,认为一切人类活动都是精神性的活动。同时,唐君毅认为,人类由物质与精神构成,因而人类可能存在两种意识状态:一是精神自我或道德自我;二是现实自我或物质自我。前者不受时空的限制而表现为无限的、恒常的和形上的;后者受到时空的限制而表现为有限的、变动的和形下的。人类正常的生活状况是精神自我主宰现实自我的状态,这是一种良善的生活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往往不自觉地将有限的物质自我当成了无限的精神自我,导致物质自我控制精神自我,最终致使人类对物质过度要求而产生罪恶。唐君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法在于,通过起动所有人类内心里至善的“心之本体”,自觉地认知自己陷溺或颠倒的现实,超越现实的自我的羁绊,恢复精神自我的主宰状态,实现道德自我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即在道德自我支配下,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从事或创造各种各样的符合道德价值和规范的纯粹文化与社会文化生活。唐君毅以“文化生成”为建立道德自我的目标,其目的是在汲取孟子之“四心”说、宋明之义理与心性学的基础上,运用康德和黑格尔的道德形而上学的构建方法,并将两者熔于一炉,形成了以“道德自我”核心的“道德——文化论”。他采用了王阳明“心之本体”的概念,将心体理解成“道德自我”的载体,又把“心体”之内核阐释为道德自我,也即“仁心、性理或良知”,由此构成以“仁心”为内核,以“心之本体”为载体的本体论。在此基础上,他承继了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认知逻辑,将“仁心”看作是“天心”,把“道德自我”阐释为人的本心本性,强调人从“物质自我”达向“道德自我”的过程乃是一个“返本归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又以“现实自我”为起点,以“一念自觉”为方法,以“天理流行”为目的,最终实现“道德自我”的建立。由此,个人“道德自我”的修成,可通过人心体之自觉为基础,借以知耻为动力,运用思诚之工夫,达成即贤成圣的理想目标。个人“道德自我”的实践,则以“体用不二”为原则,以“绝对自律”为方式,以实现生活道德化为最终目的。因而在唐君毅看来,“道德自我”的修养与实践,必须通过个人在社会中所进行文化创造的具体活动才能最终实现,即人文化成。继而,他强调,“道德自我”与“文化活动”的关系是一种“体与用”的关系,以人类“道德自我”为根基和土壤,可以催生出人类的所有文化形式(包括民主与科学),并使人类所有的文化生活都合于道德。总之,唐君毅坚持“宇宙即是吾心”的唯心论学说,通过“道德自我”的形而上学建构,运用“体用不二”认知方法,把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科学与民主等文化活动)都看作是人类“道德自我”所生发出来的,以此回击五四运动中西化派对儒家学说无法发展出“科学与民主”文化的批判。可见,唐君毅之道德自我论,为保护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因秉承“德高智低”的道器观,又暴露出其“泛道德主义倾向”和“返本开新”的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2
本文编号:2751577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82-02
本文编号:2751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75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