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09:47
环境伦理着眼于多种主体共存的场景,必须克服由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及由此引发的生存困境,人类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立场,立足于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全面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和谐环境伦理。本文主要探讨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力求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二者共同服务于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了环境伦理的产生发展、中国传统的环境伦理思想、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环境伦理内涵及其基本原则;第二章着重阐述了科技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状况,分析了环境现状与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科技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转向;第三章主要论述了环境伦理的要求引导科技健康发展,分析了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联系性,提出环境伦理是科技发展的综合性与社会性结果,科技发展是实现环境伦理研究和生态文明的基本手段,新时代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第四章主要提出了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和谐关系的保障措施。 本文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分析方法,在大量占有相关资料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实地调研,以期掌握环境伦理建设的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力求正确协调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0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环境伦理概述
1.1 环境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思想
1.1.2 国外环境伦理的主要流派及其实质
1.2 研究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2.1 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发展观
1.2.2 继承和发展中外环境伦理思想
第二章 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1 环境现状与科技发展
2.1.1 全球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2 科技发展状况
2.2 科技发展的成果应向生态环境保护转变
第三章 环境伦理的要求引导科技健康发展
3.1 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联系性
3.1.1 环境伦理是科技发展的综合性与社会性结果
3.1.2 科技发展加深与拓宽环境伦理的深化
3.1.3 科技发展应确保环境伦理的优先地位
3.2 科学技术是实现环境伦理的技术手段
3.3 新时代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第四章 建立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和谐关系
4.1 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4.2 加强科技发展的伦理责任
4.3 依靠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伦理的建设
4.4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4.4.1 科学发展观的深远影响
4.4.2 环境伦理与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4.5 联合防治与共同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1467
【学位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B82-05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环境伦理概述
1.1 环境伦理的产生与发展
1.1.1 中国传统文化与环境伦理思想
1.1.2 国外环境伦理的主要流派及其实质
1.2 研究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2.1 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然发展观
1.2.2 继承和发展中外环境伦理思想
第二章 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1 环境现状与科技发展
2.1.1 全球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2 科技发展状况
2.2 科技发展的成果应向生态环境保护转变
第三章 环境伦理的要求引导科技健康发展
3.1 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联系性
3.1.1 环境伦理是科技发展的综合性与社会性结果
3.1.2 科技发展加深与拓宽环境伦理的深化
3.1.3 科技发展应确保环境伦理的优先地位
3.2 科学技术是实现环境伦理的技术手段
3.3 新时代环境伦理对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第四章 建立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的和谐关系
4.1 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4.2 加强科技发展的伦理责任
4.3 依靠科技发展促进环境伦理的建设
4.4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4.4.1 科学发展观的深远影响
4.4.2 环境伦理与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
4.5 联合防治与共同合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培超;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辩护[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2 刘湘溶;论生态伦理学的利益基础[J];道德与文明;2001年05期
3 陆新元,熊跃辉,曹立平,张胜;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J];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4 苗东升;把复杂性当作复杂性来处理──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6年01期
5 韦继辉,李彦龙;从对抗走向和谐: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从生态哲学看和谐社会的建构[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6 P.辛格,江娅;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J];哲学译丛;199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向玉乔;生态经济伦理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俊华;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周;农村生态伦理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李亚;基于生态伦理观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曲爱香;孔孟荀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伦理[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玥;环境伦理学视野下的平等观探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1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7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