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环境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9 15:14
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凸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时代呼唤我们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环境伦理的提出是从环境危机的忧患意识出发,对人类自然观和价值观深刻反思后建立的一种新的环境伦理观,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它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了扬弃方法,对这二者的观点进行了整合与超越;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思想,克服了可持续发展虽然双向但不对称的缺陷。和谐环境伦理是一种双向和谐对称的伦理,它主张把自然环境纳入到道德领域,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扩展到非人类的范围,要求尊重自然,爱护环境。和谐环境伦理既注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又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既注重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充分考虑后代人的发展需求,既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又注重自然生态效益。和谐环境伦理具有和谐性、生态性、整体性、层次性、代际性、超前性的特点,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观。和谐环境伦理与我国传统环境伦理中的合理成分以及我国当前的政治伦理、经济伦理、文化伦理、科技伦理、人口伦理、资源伦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论的提出,这些都为和谐环境伦理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和谐环境伦理只有从理论走向实践,才能使和谐环境伦理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进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和谐环境伦理由理论走向实践应当遵循协调发展原则、合理制约原则、尊重自然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环境安全原则、代内环境公正原则、代际环境公正原则、国际环境公正原则、男女环境公正原则、共同性原则、维护和平原则;在意识层面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树立生态消费观念,确立生态健康意识,树立生态人理念;在制度层面建立环境伦理教育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型社会,建立绿色决策机制体系,控制人口、消除贫困,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生态移民,重视非政府组织建设;在法律层面用和谐环境伦理指导法律建设,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健全环保执法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在科技层面树立生态科技观,建立绿色科技体系,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谐环境伦理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82-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凸显
1.1.2 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1 概念创新
1.6.2 拟提出的新观点
第二章 和谐环境伦理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问题的提出
2.1.1 现实的需要
2.1.2 理论的缺失
2.2 环境伦理
2.2.1 伦理
2.2.2 环境伦理
2.2.3 环境伦理学
2.3 和谐环境伦理
2.3.1 和谐环境伦理的概念
2.3.2 和谐环境伦理的内涵
2.3.3 和谐环境伦理的基本特征
2.3.4 和谐环境伦理的主要功能
2.3.5 和谐环境伦理的道德范畴
第三章 和谐环境伦理的相关基本理论
3.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
3.1.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3.1.2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3.2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
3.2.1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3.2.2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缺陷
3.3 生态文明的提出
3.3.1 文明的基本内涵
3.3.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3.3.3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
3.3.4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3.3.5 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3.3.6 生态文明的基本层次
3.4 和谐环境伦理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的要求
3.4.1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环境伦理的演变——对二者关系的历史追溯
3.4.2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
第四章 和谐环境伦理建设的基本条件
4.1 和谐环境伦理可以吸收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4.1.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4.1.2 和谐环境伦理与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合理成分的契合
4.2 和谐环境伦理与当代中国伦理思想的一致性
4.2.1 和谐环境伦理与政治伦理的一致性
4.2.2 和谐环境伦理与经济伦理的一致性
4.2.3 和谐环境伦理与文化伦理的一致性
4.2.4 和谐环境伦理与科技伦理的一致性
4.2.5 和谐环境伦理与人口伦理的一致性
4.2.6 和谐环境伦理与资源伦理的一致性
4.3 和谐环境伦理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3.1 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已被提上国家的日程
4.3.2 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已成为民众的共识
4.3.3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和谐环境伦理实践
5.1 和谐环境伦理走向实践应当遵循的原则
5.1.1 环境伦理原则
5.1.2 社会道德原则
5.2 和谐环境伦理从意识层面走向实践
5.2.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5.2.2 树立“生态环境忧患”意识
5.2.3 转变传统价值观念
5.2.4 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
5.2.5 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5.2.6 确立生态健康意识
5.2.7 树立“生态人”理念
5.3 和谐环境伦理从制度层面走向实践
5.3.1 建立环境伦理教育制度
5.3.2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3 构建“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
5.3.4 构建绿色决策机制和制度体系
5.3.5 控制人口,消除贫困
5.3.6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生态移民
5.3.7 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5.4 和谐环境伦理从法律层面走向实践
5.4.1 用和谐环境伦理来指导我国的法律建设
5.4.2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法治的宣传教育
5.4.3 健全环保执法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5.4.4 完善自然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5.5 和谐环境伦理从科技层面走向实践
5.5.1 树立生态科技观
5.5.2 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
5.5.3 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90153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B82-0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凸显
1.1.2 我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1.6.1 概念创新
1.6.2 拟提出的新观点
第二章 和谐环境伦理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问题的提出
2.1.1 现实的需要
2.1.2 理论的缺失
2.2 环境伦理
2.2.1 伦理
2.2.2 环境伦理
2.2.3 环境伦理学
2.3 和谐环境伦理
2.3.1 和谐环境伦理的概念
2.3.2 和谐环境伦理的内涵
2.3.3 和谐环境伦理的基本特征
2.3.4 和谐环境伦理的主要功能
2.3.5 和谐环境伦理的道德范畴
第三章 和谐环境伦理的相关基本理论
3.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
3.1.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3.1.2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3.2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
3.2.1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
3.2.2 西方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缺陷
3.3 生态文明的提出
3.3.1 文明的基本内涵
3.3.2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3.3.3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
3.3.4 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3.3.5 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
3.3.6 生态文明的基本层次
3.4 和谐环境伦理建设是发展生态文明的要求
3.4.1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环境伦理的演变——对二者关系的历史追溯
3.4.2 和谐环境伦理是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环境伦理
第四章 和谐环境伦理建设的基本条件
4.1 和谐环境伦理可以吸收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4.1.1 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
4.1.2 和谐环境伦理与中国传统环境伦理思想中合理成分的契合
4.2 和谐环境伦理与当代中国伦理思想的一致性
4.2.1 和谐环境伦理与政治伦理的一致性
4.2.2 和谐环境伦理与经济伦理的一致性
4.2.3 和谐环境伦理与文化伦理的一致性
4.2.4 和谐环境伦理与科技伦理的一致性
4.2.5 和谐环境伦理与人口伦理的一致性
4.2.6 和谐环境伦理与资源伦理的一致性
4.3 和谐环境伦理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4.3.1 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已被提上国家的日程
4.3.2 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已成为民众的共识
4.3.3 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第五章 和谐环境伦理实践
5.1 和谐环境伦理走向实践应当遵循的原则
5.1.1 环境伦理原则
5.1.2 社会道德原则
5.2 和谐环境伦理从意识层面走向实践
5.2.1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5.2.2 树立“生态环境忧患”意识
5.2.3 转变传统价值观念
5.2.4 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
5.2.5 树立生态消费观念
5.2.6 确立生态健康意识
5.2.7 树立“生态人”理念
5.3 和谐环境伦理从制度层面走向实践
5.3.1 建立环境伦理教育制度
5.3.2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5.3.3 构建“循环型社会”发展模式
5.3.4 构建绿色决策机制和制度体系
5.3.5 控制人口,消除贫困
5.3.6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生态移民
5.3.7 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5.4 和谐环境伦理从法律层面走向实践
5.4.1 用和谐环境伦理来指导我国的法律建设
5.4.2 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法治的宣传教育
5.4.3 健全环保执法机构,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5.4.4 完善自然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5.5 和谐环境伦理从科技层面走向实践
5.5.1 树立生态科技观
5.5.2 建立绿色科学技术体系
5.5.3 采用生态化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焦华;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意识与现代环境伦理观念探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3 关胜侠;试论人类发展的哲学新视野——可持续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陈利顶,傅伯杰;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资源环境适应性评价[J];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5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李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完善生态环境法制建设[J];社会科学家;2000年05期
7 姬志闯;;语境的逃离与重建——从实用主义观点看环境伦理的话语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8 刘长明,苏宝梅;伦理学的革命——从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J];文史哲;2005年04期
9 冯之浚;;循环经济的范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年08期
10 蔡娟;;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J];学术交流;2007年04期
本文编号:2890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0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