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网络人际传播的道德考量

发布时间:2020-12-05 08:31
  网络正在覆盖我们的生活,几乎所有“触网”的人都直觉地发现他们所触及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以信息为基础的崭新的生存方式。网络空间对个体的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层面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从某种程度而言,个体的生存已经成了一种网络化的生存。作为网络空间中个体生存主要方式的网络人际传播是一种区别于传统人际传播的新型传播方式。本文试图对网络人际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究,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含义、类型、特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指出其为人类的道德进步提供了契机。 第二部分为现象归纳。对网络人际传播所引发的负面道德影响作了初步的分析归纳。具体表现为: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情感冷漠、道德意志弱化、道德行为失范、道德人格分裂。 第三部分为成因分析。分别从网络技术、社会文化、个体心理三方面剖析网络人际传播中负面道德影响产生的原因。 第四部分为解决之途。认为消除网络人际传播中负面道德影响的应对之策是加强网络主体的德性培育,从而提出了网络主体德性培育的目标、原则,并主张从网络技术规范管理、社会道德教育、个体自我调适三方面实施对网络主体的德...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网络人际传播:赛博空间的新型交往
    1.1 网络人际传播的界定
    1.2 网络人际传播的特征
    1.3 网络人际传播带来的道德契机
二 网络人际传播的负面道德影响
    2.1 道德观念淡化
    2.2 道德情感冷漠
    2.3 道德意志弱化
    2.4 道德行为失范
    2.5 道德人格分裂
三 网络人际传播负面道德影响产生的原因
    3.1 网络技术原因
    3.2 社会文化根源
    3.3 个体心理动因
四 应对之策:网络主体的德性培育
    4.1 网络主体德性培育的目标
    4.2 网络主体德性培育的原则
    4.3 网络主体德性培育的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人际传播中网民的分裂心态及自我调适[J]. 陈泳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3(01)
[2]网络中的人际传播[J]. 彭兰.  国际新闻界. 2001(03)
[3]网络伦理存在的问题与网络伦理建设[J]. 舒健.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2)
[4]网络人际互动对青年心理的冲击和挑战[J]. 姚洪亮,王俊舫.  中国青年研究. 2000(06)
[5]网络人际交往探析[J]. 陈志霞.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11)
[6]对青少年网上交往行为的分析及引导[J]. 马倩.  青年研究. 2000(09)
[7]网络交往:信息时代的新交往观[J]. 吕玉平.  理论观察. 2000(04)
[8]双刃剑:网络与大学生[J]. 张鸿.  当代青年研究. 2000(04)
[9]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 王路军.  理论前沿. 2000(14)
[10]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孙少晶.  青年研究. 1999(07)



本文编号:2899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899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3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