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及其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1-02-04 12:06
“家庭伦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家庭是最重要的生产和消费的运作单位,这必然形成了国人社会生活的“家庭本位”、“家族至上”的特点。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出发,系统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特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父慈子孝,父为子纲;兄友弟恭,长尊幼卑;夫义妇顺,夫为妻纲;以俭为荣,勤俭持家;齐家兴国,家国一体。通过对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深刻认识,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像任何传统文化一样,传统家庭伦理必然存在着超越时代的普遍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需批判继承之,使其重新在现实家庭生活中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精神的积极因素并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其现代转换。现阶段,我国家庭变动日趋激烈的阶段,各种家庭问题、矛盾、冲突不断突现。从家庭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人们对婚姻、家庭、亲情等认识的转变,种种现代价值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家庭伦理。当我们为此而寻找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资源时,蓦然回首,发现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依然熠熠生辉,重人伦的优良人文资源一直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高科技时代的人们更需要家庭亲情。家庭和谐、...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涵
1.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1.1.1 家国同构的政治背景
1.1.2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1.3 群体至上的儒家文化
1.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涵
1.2.1 父慈子孝,父为子纲
1.2.2 兄友弟恭,长尊幼卑
1.2.3 夫义妇顺,夫为妻纲
1.2.4 以俭为荣,勤俭持家
1.2.5 齐家兴国,家国一体
第二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
2.1 仁爱是家庭精神的核心
2.2 家长制下的隶属关系
2.3 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2.4 家庭教育以德为先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积极因素及其现代转换
3.1 传统家庭的“修己之学”与现代的“素质教育”
3.2 传统家教与现代的家庭教育
3.3 家庭和睦与和谐社会
3.4 忍让与人际和谐
3.5 “父慈子孝”与现代家庭责任
3.6 “夫义妇顺”与家庭稳定
3.7 “兄友弟恭”与家庭友爱
3.8 强调“以俭为荣,勤俭持家”
3.9 “家国一体”与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J]. 晏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2]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J]. 廖小平. 东南学术. 2005(06)
[3]论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 丁锦宏. 思想·理论·教育. 2005(21)
[4]传统家庭伦理的特征分析[J]. 汪怀君. 天府新论. 2005(04)
[5]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第四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 林贵长. 哲学动态. 2005(02)
[6]试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J]. 彭万列. 桂海论丛. 2004(06)
[7]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生态价值观探析[J]. 李承宗. 党政干部论坛. 2004(04)
[8]传统家庭伦理对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影响[J]. 侯俊香,苏水. 中国林业教育. 2004(02)
[9]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J]. 洪彩华,林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0]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J]. 曹连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4)
本文编号:3018278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涵
1.1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1.1.1 家国同构的政治背景
1.1.2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1.3 群体至上的儒家文化
1.2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内涵
1.2.1 父慈子孝,父为子纲
1.2.2 兄友弟恭,长尊幼卑
1.2.3 夫义妇顺,夫为妻纲
1.2.4 以俭为荣,勤俭持家
1.2.5 齐家兴国,家国一体
第二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主要特征
2.1 仁爱是家庭精神的核心
2.2 家长制下的隶属关系
2.3 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
2.4 家庭教育以德为先
第三章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积极因素及其现代转换
3.1 传统家庭的“修己之学”与现代的“素质教育”
3.2 传统家教与现代的家庭教育
3.3 家庭和睦与和谐社会
3.4 忍让与人际和谐
3.5 “父慈子孝”与现代家庭责任
3.6 “夫义妇顺”与家庭稳定
3.7 “兄友弟恭”与家庭友爱
3.8 强调“以俭为荣,勤俭持家”
3.9 “家国一体”与社会公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守望家园——家庭伦理的当代境遇[J]. 晏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2]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的现代转型和重构[J]. 廖小平. 东南学术. 2005(06)
[3]论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J]. 丁锦宏. 思想·理论·教育. 2005(21)
[4]传统家庭伦理的特征分析[J]. 汪怀君. 天府新论. 2005(04)
[5]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价值——“第四届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 林贵长. 哲学动态. 2005(02)
[6]试论现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J]. 彭万列. 桂海论丛. 2004(06)
[7]传统家庭伦理中的生态价值观探析[J]. 李承宗. 党政干部论坛. 2004(04)
[8]传统家庭伦理对女大学生成才与发展的影响[J]. 侯俊香,苏水. 中国林业教育. 2004(02)
[9]传统家庭伦理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J]. 洪彩华,林峰.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10]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J]. 曹连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4)
本文编号:3018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1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