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生生伦理学三分法的理论效应

发布时间:2021-03-05 00:31
  将与道德相关的因素划分为智性、仁性、欲性,创立三分法,突破理性与感性两分法的局限,是儒家生生伦理学的核心特征。这一新方法有重大理论价值。在其视域下,不仅可以划分出两种不同的自律,即仁性自律和智性自律,从而解决牟宗三道德自律学说内在的困难,而且有利于弥补李泽厚"情本体"的内在缺陷,在保住本体的前提下,保留仁性重视情感的特点,凸显儒家道德学说之所长。更为可贵的是,区分伦理和道德亦有了扎实的基础,不再是一个难题:伦理属于仁性的范畴,道德属于智性的范畴;伦理是实然的,道德是应然的;伦理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道德,道德是没有缺陷的、完善的伦理。因此,建立三分法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一些过去难以攻克的问题,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加以解决。 

【文章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1(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 三分法视域下的两种不同自律
二、 三分法视域下的“情本体”
三、 三分法视域下伦理与道德的区分



本文编号:3064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64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5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