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8 19:03
有关信任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近些年来,信任问题更是成为国內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社会信任危机的现状入手,通过对信任危机的表现及其危害的阐述,了解当前我国信任危机的基本状况;运用社会学相关理论,从经济领域、公共管理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对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从信任机制、伦理支持两个维度和政府、中间组织、个人三个层面探讨重建社会信任的机制,并试图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解决我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采用比较归纳法、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从社会学的视角,运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信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博弈理论等对现实的社会“信任危机”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和阐释,并广泛借鉴和吸取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等社会科学对这一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性地提出了解决信任危机的合理措施,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1 信任问题的国外研究成果
1.2.2 信任问题的国内研究成果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本文的写作思路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信任定义及信任危机的表现
2.1 信任的定义
2.2 信任危机的表现
2.2.1 经济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2 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3 日常生活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4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3 信任危机的危害
2.3.1 不利于社会整合
2.3.2 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2.3.3 不利于经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变
3.1.1 现代社会转型造成传统的断裂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3.1.2 社会流动加剧冲蚀了传统的信任基础
3.1.3 社会利益分配失衡加重了信任危机的发生
3.2 社会个体的心理因素
3.3 传统伦理与文化因素
3.3.1 儒家文化信仰的软弱无力
3.3.2 内外有别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
3.4 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因素
3.4.1 信任危机“后遗症”
3.4.2 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导致诚信意识淡薄
3.5 社会制度的因素
3.5.1 社会交往的脱域性变化引起冲突
3.5.2 向制度承诺转变中制度体制的缺失
3.5.3 个人理性选择与预期效果的必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建社会信任的社会机制
4.1 构筑社会信任的制度机制
4.1.1 明晰产权制度
4.1.2 完善法律体系
4.1.3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4.1.4 强化监督惩戒机制
4.2 重建社会信任的伦理道德
4.2.1 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4.2.2 弘扬传统诚信文化
4.2.3 增强契约信用意识
4.3 突出政府在社会信任重建的主导作用
4.3.1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信用政府
4.3.2 增加行政透明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3.3 政府带头示范,树立法律权威
4.4 培育社会信任的中间组织
4.5 构建社会信任从我做起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执政信任问题初探[J]. 曹远洲.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4(01)
[2]我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J].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2)
[3]儒家诚信观与现代社会诚信建设[J]. 张树骅. 发展论坛. 2003(08)
[4]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J]. 杨太康. 唐都学刊. 2003(03)
[5]建构中的普遍信任机制[J]. 孙建华. 理论学习. 2003(05)
[6]制度规范行为——关于单位的研究与思考[J]. 李汉林,渠敬东. 社会学研究. 2002(05)
[7]建立稳定有效的社会信任机制[J]. 顾凡,李志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8]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J]. 王绍光,刘欣. 社会学研究. 2002(03)
[9]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 高兆明. 学术研究. 2002(04)
[10]信用经济与政府责任[J]. 黄文平. 学术月刊. 2002(04)
本文编号:308878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状况
1.2.1 信任问题的国外研究成果
1.2.2 信任问题的国内研究成果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1.3.1 本文的写作思路
1.3.2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信任定义及信任危机的表现
2.1 信任的定义
2.2 信任危机的表现
2.2.1 经济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2 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3 日常生活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2.4 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信任危机
2.3 信任危机的危害
2.3.1 不利于社会整合
2.3.2 不利于社会秩序稳定
2.3.3 不利于经济发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任危机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结构的转型和经济体制的转变
3.1.1 现代社会转型造成传统的断裂从而引发信任危机
3.1.2 社会流动加剧冲蚀了传统的信任基础
3.1.3 社会利益分配失衡加重了信任危机的发生
3.2 社会个体的心理因素
3.3 传统伦理与文化因素
3.3.1 儒家文化信仰的软弱无力
3.3.2 内外有别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
3.4 社会变革与历史发展的因素
3.4.1 信任危机“后遗症”
3.4.2 改革开放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导致诚信意识淡薄
3.5 社会制度的因素
3.5.1 社会交往的脱域性变化引起冲突
3.5.2 向制度承诺转变中制度体制的缺失
3.5.3 个人理性选择与预期效果的必然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重建社会信任的社会机制
4.1 构筑社会信任的制度机制
4.1.1 明晰产权制度
4.1.2 完善法律体系
4.1.3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4.1.4 强化监督惩戒机制
4.2 重建社会信任的伦理道德
4.2.1 树立诚信为本的思想
4.2.2 弘扬传统诚信文化
4.2.3 增强契约信用意识
4.3 突出政府在社会信任重建的主导作用
4.3.1 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建立信用政府
4.3.2 增加行政透明度,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4.3.3 政府带头示范,树立法律权威
4.4 培育社会信任的中间组织
4.5 构建社会信任从我做起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执政信任问题初探[J]. 曹远洲.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4(01)
[2]我国当前的信任危机与社会安全[J]. 冯仕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4(02)
[3]儒家诚信观与现代社会诚信建设[J]. 张树骅. 发展论坛. 2003(08)
[4]当今我国信任危机现象存在的深层原因解析[J]. 杨太康. 唐都学刊. 2003(03)
[5]建构中的普遍信任机制[J]. 孙建华. 理论学习. 2003(05)
[6]制度规范行为——关于单位的研究与思考[J]. 李汉林,渠敬东. 社会学研究. 2002(05)
[7]建立稳定有效的社会信任机制[J]. 顾凡,李志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8]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J]. 王绍光,刘欣. 社会学研究. 2002(03)
[9]信任危机的现代性解释[J]. 高兆明. 学术研究. 2002(04)
[10]信用经济与政府责任[J]. 黄文平. 学术月刊. 2002(04)
本文编号:3088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088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