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文化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1-07-30 03:44
家训是传统家庭或家族内部关于治家教子的训诫,是以特定时代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思想文化作为教育内涵的一种家庭教育形式。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无可否认,形成和繁盛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家训文化可谓瑕瑜互见,尽管存在糟粕,但也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因此,将传统家训文化中优秀德育思想进行一番现代转换,并使之在家庭道德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当前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起源、历史演变、特点、社会功能及教化方法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经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提炼出了传统家训文化在修身、齐家、处世三个方面所蕴含的优秀德育思想,进而论述了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价值、现代转换的可行性、现代转换的目标及原则。最后,针对我国当代家庭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对传统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进行现代转换的基本途径,即认为现代德育在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前提下,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应与日常生活变革与重建相结合,从而在一定意义上为当代家庭道德教育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1.4.1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1.4.2 基本框架结构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
2.1 传统家训文化及其样态
2.1.1 家训
2.1.2 家礼
2.1.3 家法族规
2.2 传统家训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社会功能
2.2.1 传统家训的起源
2.2.2 传统家训的发展演变
2.2.3 传统家训的基本特点
2.2.4 传统家训的社会功能
2.3 传统家训中的优良道德教育方法
2.3.1 养正于蒙
2.3.2 言传身教
2.3.3 严慈相济
2.3.4 因材施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
3.1 修身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1.1 自强明志
3.1.2 以德立身
3.1.3 俭以养德
3.1.4 慎独自省
3.2 齐家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2.1 孝亲敬长
3.2.2 兄友弟恭
3.2.3 夫妻相敬
3.2.4 勤俭持家
3.3 处世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3.1 诚信为本
3.3.2 明礼宽人
3.3.3 贫达皆善
3.3.4 以和为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4.1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4.1.1 有助于现代家庭美德构建
4.1.2 有助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
4.1.3 有助于现代性道德困惑的解决
4.2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何以可能
4.2.1 传统家训伦理所具有的传承性
4.2.2 传统家训伦理所具有的普遍性
4.2.3 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需要
4.3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现代转换目标及原则
4.3.1 现代转换的目标
4.3.2 现代转换的原则
4.3.3 家训的历史反思
4.4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现代转换的基本途径
4.4.1 现代德育应回归日常生活世界
4.4.2 日常生活变革与重建——家庭美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4.4.3 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现代家庭德育的新视野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与批判: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之路[J]. 杨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2]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J]. 杨威.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中国传统家训中的教化意蕴[J]. 王有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04)
[4]家训的起源和功能——兼论家训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J]. 林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传统家训的治家之道及其现实价值[J]. 郭长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韩国经济发展与政府干预[J]. 王军.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7]“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综述[J]. 刘艳妍.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2)
[8]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德育现代化的现实转换[J]. 辜伟节.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9]韩国的传统家文化──从结构分析说起[J]. 丁夏荣. 当代韩国. 2001(02)
[10]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 佘双好.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 朱明勋.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化方法及其现代启示[D]. 焦成举.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062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1.4.1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1.4.2 基本框架结构
1.4.3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概述
2.1 传统家训文化及其样态
2.1.1 家训
2.1.2 家礼
2.1.3 家法族规
2.2 传统家训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社会功能
2.2.1 传统家训的起源
2.2.2 传统家训的发展演变
2.2.3 传统家训的基本特点
2.2.4 传统家训的社会功能
2.3 传统家训中的优良道德教育方法
2.3.1 养正于蒙
2.3.2 言传身教
2.3.3 严慈相济
2.3.4 因材施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秀德育思想
3.1 修身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1.1 自强明志
3.1.2 以德立身
3.1.3 俭以养德
3.1.4 慎独自省
3.2 齐家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2.1 孝亲敬长
3.2.2 兄友弟恭
3.2.3 夫妻相敬
3.2.4 勤俭持家
3.3 处世方面的优秀德育思想
3.3.1 诚信为本
3.3.2 明礼宽人
3.3.3 贫达皆善
3.3.4 以和为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
4.1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4.1.1 有助于现代家庭美德构建
4.1.2 有助于现代公民道德建设
4.1.3 有助于现代性道德困惑的解决
4.2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的现代转换何以可能
4.2.1 传统家训伦理所具有的传承性
4.2.2 传统家训伦理所具有的普遍性
4.2.3 现代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需要
4.3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现代转换目标及原则
4.3.1 现代转换的目标
4.3.2 现代转换的原则
4.3.3 家训的历史反思
4.4 传统家训中优秀德育思想现代转换的基本途径
4.4.1 现代德育应回归日常生活世界
4.4.2 日常生活变革与重建——家庭美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4.4.3 实现人自身的现代化——现代家庭德育的新视野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启蒙与批判: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之路[J]. 杨威.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S1)
[2]论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J]. 杨威.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3]中国传统家训中的教化意蕴[J]. 王有英.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04)
[4]家训的起源和功能——兼论家训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J]. 林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传统家训的治家之道及其现实价值[J]. 郭长华.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6]韩国经济发展与政府干预[J]. 王军.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2(02)
[7]“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研讨会综述[J]. 刘艳妍. 社会科学研究. 2002(02)
[8]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德育现代化的现实转换[J]. 辜伟节.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3)
[9]韩国的传统家文化──从结构分析说起[J]. 丁夏荣. 当代韩国. 2001(02)
[10]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优良传统和方法探析——从家训看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传统和方法[J]. 佘双好.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
博士论文
[1]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 朱明勋.四川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论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化方法及其现代启示[D]. 焦成举.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06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10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