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1 17:02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吸收了佛、道、儒三家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理学体系。理学思想的内容极其广泛,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通过对朱熹生活的历史背景的分析及对历史文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归纳,进而阐明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及影响。两宋时期快速增长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先进的科技为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时代条件。影响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主要包括经济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以及主观因素。影响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朱熹自身的求学经历,治学态度以及对天人关系的热忱。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产生也具有丰富的理论渊源,主要包括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对“北宋五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整合以及对佛家与道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促进了对天人关系的探索。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蕴含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理一分殊”的生态整体观、“格物致知”的生态认识观、“生生之仁”的生态价值观、“取用有度”的生态实践观。通过对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内容的分析,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部分观点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旧具有理论价值...
【文章来源】: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二、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一)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文化因素
(二)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科技因素
(三)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生态环境因素
(四)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三、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朱熹对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继承
(二)朱熹对“北宋五子”生态伦理思想整合
(三)朱熹对佛家与道家的思想的汲取
四、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理一分殊”的生态整体观
(二)“格物致知”的生态认识观
(三)“生生之仁”的生态价值观
(四)“取用有度”的生态实践观
五、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蕴含的现实意义
(一)“天人一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生生之德”倡导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意识
(三)“格物致知”厚植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思想
(四)“取用有度”促进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未知,焉得仁”:朱熹的解读与现代的转向[J]. 乐爱国.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3)
[2]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J]. 田浩,徐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J]. 赵金刚. 中国哲学史. 2019(01)
[4]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J]. 陈婷婷. 学术界. 2019(01)
[5]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 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康有为论朱熹在宋学中的位置[J]. 魏义霞. 江淮论坛. 2018(06)
[7]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J]. 乐爱国. 学术界. 2018(12)
[8]儒家“三纲五常”的本义、演变及其辨正——以朱熹理学的诠释为中心[J]. 乐爱国. 学习与实践. 2018(12)
[9]朱熹道德理论的构成体系[J]. 唐梵凌,蔡方鹿. 伦理学研究. 2018(04)
[10]朱熹论人与物的异同、贵贱和平等[J]. 乐爱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2)
博士论文
[1]朱熹自然观研究[D]. 王霞.安徽大学 2012
[2]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 任俊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 曹孟勤.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知识与人格成就:朱熹格物致知论研究[D]. 赵阳.西北大学 2018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 胡倩.浙江理工大学 2017
[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D]. 王丽莎.南京大学 2014
[4]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D]. 王丽娜.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3848
【文章来源】: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二、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
(一)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经济文化因素
(二)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科技因素
(三)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生态环境因素
(四)朱熹生态伦理思想产生的主观因素
三、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朱熹对传统儒家生态思想的继承
(二)朱熹对“北宋五子”生态伦理思想整合
(三)朱熹对佛家与道家的思想的汲取
四、朱熹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理一分殊”的生态整体观
(二)“格物致知”的生态认识观
(三)“生生之仁”的生态价值观
(四)“取用有度”的生态实践观
五、朱熹生态伦理思想蕴含的现实意义
(一)“天人一理”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生生之德”倡导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意识
(三)“格物致知”厚植遵循自然规律的生态思想
(四)“取用有度”促进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语》“未知,焉得仁”:朱熹的解读与现代的转向[J]. 乐爱国. 社会科学研究. 2019(03)
[2]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J]. 田浩,徐波.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3]《朱熹的历史观: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J]. 赵金刚. 中国哲学史. 2019(01)
[4]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J]. 陈婷婷. 学术界. 2019(01)
[5]朱子论天地以生物为心[J]. 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6]康有为论朱熹在宋学中的位置[J]. 魏义霞. 江淮论坛. 2018(06)
[7]朱熹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的诠释及其现代价值[J]. 乐爱国. 学术界. 2018(12)
[8]儒家“三纲五常”的本义、演变及其辨正——以朱熹理学的诠释为中心[J]. 乐爱国. 学习与实践. 2018(12)
[9]朱熹道德理论的构成体系[J]. 唐梵凌,蔡方鹿. 伦理学研究. 2018(04)
[10]朱熹论人与物的异同、贵贱和平等[J]. 乐爱国.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2)
博士论文
[1]朱熹自然观研究[D]. 王霞.安徽大学 2012
[2]儒道佛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 任俊华.湖南师范大学 2004
[3]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 曹孟勤.清华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知识与人格成就:朱熹格物致知论研究[D]. 赵阳.西北大学 2018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 胡倩.浙江理工大学 2017
[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美丽中国[D]. 王丽莎.南京大学 2014
[4]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思想[D]. 王丽娜.河北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13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13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