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与治道—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30 23:10
本文关键词:王道与治道—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孟子是战国中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高潮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当时“霸道”横行的时代,孟子继承了儒家一贯的“德治”传统,创立了以“王道”、“仁政”为表征的政治伦理思想来与法家的“霸道”相抗衡。这一政治伦理思想,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发挥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在自秦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本文认为王道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理念,代表了一种独特的道德政治之理想;治道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方案、治国大纲,体现了孟子渴望化理想为现实、使天下平治的崇高抱负。以上述判断为理论前提,本文从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先导开始分析,着重考察了王道的人性基础、主要内容和治道的经济、政治、教化、社会等四方面的具体方案。最后,简要探讨了在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中王道与治道的关系,并立足于当代中国道德实践的需要检视了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局限性,充分挖掘其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价值,以期对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孟子 政治伦理 王道 治道 当代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2-0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9-12
- 三、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12-14
- 第一章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先导14-21
- 第一节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4-17
- 一、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14-15
- 二、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15-17
- 第二节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先导17-21
- 一、西周的政治伦理思想17-18
- 二、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18-21
- 第二章 王道: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理念21-32
- 第一节 性善论:王道理念的人性基础21-24
- 一、性善论的提出21-22
- 二、性善论的主要内容22-24
- 第二节 王道理念的基本构架24-32
- 一、王霸之辩:王道理念的提出24-26
- 二、民贵君轻:王道理念的核心要义26-28
- 三、从不忍人之心到不忍人之政:王道理念的价值推展逻辑28-29
- 四、平治大同:王道理念的目的之维29-32
- 第三章 治道: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具体方案32-50
- 第一节 制民之产:经济之策32-36
- 一、制民恒产32-34
- 二、耕种以时34
- 三、薄其税敛34-36
- 第二节 明君贤相:政治之方36-42
- 一、明君:君道规范36-39
- 二、贤相:臣道规范39-42
- 第三节 以德化民:教化之法42-44
- 一、强调王者率先垂范的教化作用42-43
- 二、确立明人伦的教化目的43-44
- 三、注重外在环境对教化的影响44
- 第四节 分工赡养:社会之措44-50
- 一、社会分工的具体构想:劳心与劳力44-48
- 二、社会赡养的人道关怀:善养老者48-50
- 第四章 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审视50-58
- 第一节 王道与治道的关系50-53
- 一、政权与治权50-52
- 二、理想与现实52-53
- 第二节 王道与治道的思想限度53-55
- 一、人治为本54
- 二、缺乏民治54-55
- 第三节 王道与治道思想的当代价值55-58
- 一、强调道德人格在政治实践中的意义55-56
- 二、具有悠久的重民传统56-57
- 三、注重从理想政治层面范导现实57-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1
- 致谢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关健英;;税赋、民生与政治道德——从先秦儒家的税赋讨论谈起[J];伦理学研究;2011年06期
2 邢海晶;试析孟子士入仕的政治伦理思想[J];天府新论;2004年03期
3 孙实明;孟子政治思想简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陈延斌;;孟子政治伦理观初探[J];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05期
5 杨国荣;孟荀:儒学衍化的二种路向[J];学术界;1990年02期
6 周乾n
本文编号:337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