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及当代伦理价值
发布时间:2021-09-11 13:02
民者,国之本也,国家的建立基于百姓的团结,自原始社会至今,人类从个体到群体再到团体,最终形成了国家,所谓家国天下,国家属于百姓,百姓也属于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百姓和国家的关系,在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中,人们逐渐发现民与国之间的紧密关系,而国是由统治阶级领导的,于是君民关系便加入到这场历史的重组大潮中,随着朝代更迭变幻,推陈出新。作为孔子的传承者、创新者,孟子在游说列国时提出了“民贵君轻”思想,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传递给世人,这一思想,把“民”与“君”的地位进行了互换,控制了“君”的膨胀,扶起了“民”的自卑。本文通过探究“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内容,从历史的纵横两个方向探究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过程,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民贵君轻”思想也在与时俱进,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解读,通过国家所处的历史阶段及社会环境来分析“民贵君轻”的提出、实践和价值。本文将站在历史的演变、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未来的政治方向角度,明晰“民贵君轻”思想的存在价值,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伦理道德等方面探究“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内容及其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解读“民贵君轻”思想...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与不足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由仁义行”:孟子的人生历程与“民贵君轻”思想的提出
2.“礼崩乐坏”: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
3.“百家争鸣”: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文化背景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思想渊源
1.夏禹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
2.古公亶父的“有民立君,将以利之”思想
3.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
4.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1.“民贵君轻”,以民为本——孟子的行政伦理愿景
2.“以君为本”,君本思想是其隐线——孟子的行政伦理归宿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民”与“君”伦理关系的构建
1.“民”是“君”的“最终宿主”
2.“君”与“民”共生
三、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局限性
1.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官本位局限性
2.孟子“民贵君轻”思想实施的历史局限性
(二)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民贵君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1.加强“民贵”思想的创新和转化研究,正确区分“民”与“人民”
2.从“贵民”到执政为民,加强当代行政伦理建设
3.从“民贵”到以民为本,完善当代社会主义政德建设
4.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将“民贵”落到实处
5.消除君主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治国语境下传统中国德治思想的价值转换[J]. 李凤鸣. 法学. 2019(01)
[2]《日讲四书解义》与清代孟学的兴盛[J]. 刘瑾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18(12)
[3]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与乾隆皇帝的“帝王之学”[J].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孟子民本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革命因子[J]. 吴灿新.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3)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渊源[J]. 刘泽华. 史学月刊. 2017(02)
[6]思想体系分析法的构成要件及具体运用——以揭示“民贵君轻”专制本质的学术路径为例证[J]. 张分田.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1)
[7]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J]. 李存山. 孔子研究. 2016(06)
[8]人心向善:中华民族的信仰追求——《孟子》思想研读[J].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2016(01)
[9]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J]. 陈来.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10]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J]. 林尚立. 求是. 2014(06)
博士论文
[1]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 陈碧芬.云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先秦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研究[D]. 张亚楠.山西大学 2012
[2]孟子民本思想研究[D]. 周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孟子民本伦理思想及其价值探析[D]. 刘夏.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D]. 徐靖诗.西南大学 2009
[5]孟子民本思想研究[D]. 成军.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3047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创新与不足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1.“由仁义行”:孟子的人生历程与“民贵君轻”思想的提出
2.“礼崩乐坏”: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政治背景
3.“百家争鸣”: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的文化背景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思想渊源
1.夏禹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
2.古公亶父的“有民立君,将以利之”思想
3.周公的“以德配天”思想
4.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的“民本”思想
1.“民贵君轻”,以民为本——孟子的行政伦理愿景
2.“以君为本”,君本思想是其隐线——孟子的行政伦理归宿
(二)孟子“民贵君轻”思想中“民”与“君”伦理关系的构建
1.“民”是“君”的“最终宿主”
2.“君”与“民”共生
三、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局限性及其创造性转化
(一)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局限性
1.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官本位局限性
2.孟子“民贵君轻”思想实施的历史局限性
(二)执政为民、以民为本:“民贵君轻”思想的创造性转化
1.加强“民贵”思想的创新和转化研究,正确区分“民”与“人民”
2.从“贵民”到执政为民,加强当代行政伦理建设
3.从“民贵”到以民为本,完善当代社会主义政德建设
4.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将“民贵”落到实处
5.消除君主思想,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依法治国语境下传统中国德治思想的价值转换[J]. 李凤鸣. 法学. 2019(01)
[2]《日讲四书解义》与清代孟学的兴盛[J]. 刘瑾辉. 社会科学战线. 2018(12)
[3]孟轲之学的“民贵君轻”与乾隆皇帝的“帝王之学”[J]. 张分田.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4]孟子民本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的革命因子[J]. 吴灿新. 中原文化研究. 2017(03)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渊源[J]. 刘泽华. 史学月刊. 2017(02)
[6]思想体系分析法的构成要件及具体运用——以揭示“民贵君轻”专制本质的学术路径为例证[J]. 张分田. 天津社会科学. 2017(01)
[7]对中国文化民本思想的再认识[J]. 李存山. 孔子研究. 2016(06)
[8]人心向善:中华民族的信仰追求——《孟子》思想研读[J]. 徐小跃. 新世纪图书馆. 2016(01)
[9]殷商的祭祀宗教与西周的天命信仰[J]. 陈来. 中原文化研究. 2014(02)
[10]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J]. 林尚立. 求是. 2014(06)
博士论文
[1]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 陈碧芬.云南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先秦儒家民本政治思想研究[D]. 张亚楠.山西大学 2012
[2]孟子民本思想研究[D]. 周悦.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孟子民本伦理思想及其价值探析[D]. 刘夏.山东师范大学 2010
[4]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启示[D]. 徐靖诗.西南大学 2009
[5]孟子民本思想研究[D]. 成军.华东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93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39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