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家庭代际伦理及其现代价值初探
发布时间:2021-09-28 15: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反映着社会领域代际伦理的基本情况。廖小平先生指出“作为社会伦理的有机构成部分,家庭代际伦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它对社会的稳定、对社会伦理尤其是家庭伦理的完善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是我国重要的代际伦理理论资源,挖掘和研究其价值对我国当代代际伦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纵向梳理先秦每个历史时期家庭代际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家庭代际伦理思想在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特征,并挖掘其现代价值。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产生;梳理了上古至夏商时期家庭代际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祭祀祖先是这一阶段家庭代际伦理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梳理了西周时期家庭代际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指出西周时期确立了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代际伦理规范。第三部分: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家庭代际关系的主要内容,重点探讨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家庭代际伦理思想发展的贡献,指出这一时期家庭代际伦理规范呈现出体系化、多元化的特点。第四部分:从总体上对先秦家庭代际伦理规范特点和历史影响进行评述;针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家庭代际问题,尝试利用先秦家庭...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家庭代际伦理溯源
第一节 家庭代际伦理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祭祀祖先——夏、商代际伦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观念的确立
一、西周“孝道”确立的条件
二、西周孝道的内容
三、西周孝道的实现
第二节 传播家庭代际伦理的新载体——家训和《易经》
一、劝诫“修身”、“敬德”的西周家训
二、《易经》中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
第三章 家庭代际伦理的体系化、多元化
第一节 西周传统“孝道”的解体
一、社会大变革
二、传统“孝道”的崩溃
第二节 先秦儒家重构的家庭代际伦理体系
一、孔子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
二、后世儒家对孔子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补充
第三节 家庭代际伦理的多元化
一、墨家“父子兼爱”的代际伦理观念
二、道家“至仁无亲”的代际伦理观念
三、法家“慈惠乱政”的代际伦理观念
第四章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一、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孝”文化,敬养双亲
二、父慈子孝,倡导代际平等
三、转变观念,父母平等对待子女
四、家庭教育中倡导德智并重,树立“道德时间”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J]. 张会永. 中州学刊. 2006(03)
[2]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传统孝道之审视[J]. 林园茜.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8)
[4]先秦儒家孝论的发展与《孝经》的形成[J]. 黄开国. 东岳论丛. 2005(03)
[5]儒家孝道与当代中国伦理教育[J]. 肖群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6]传统父子之道与当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建构[J]. 陈延斌,史经伟. 齐鲁学刊. 2005(01)
[7]论代际伦理及其关涉视域和基本原则[J]. 廖小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关于孝德的思考[J]. 肖平. 道德与文明. 2004(01)
[9]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J]. 曹连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4)
[10]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J]. 李守义,吴崇恕. 孝感学院学报. 2003(05)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2]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 朱明勋.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2145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家庭代际伦理溯源
第一节 家庭代际伦理观念的产生
第二节 祭祀祖先——夏、商代际伦理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以“孝道”为核心的代际伦理观念的确立
一、西周“孝道”确立的条件
二、西周孝道的内容
三、西周孝道的实现
第二节 传播家庭代际伦理的新载体——家训和《易经》
一、劝诫“修身”、“敬德”的西周家训
二、《易经》中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
第三章 家庭代际伦理的体系化、多元化
第一节 西周传统“孝道”的解体
一、社会大变革
二、传统“孝道”的崩溃
第二节 先秦儒家重构的家庭代际伦理体系
一、孔子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
二、后世儒家对孔子的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补充
第三节 家庭代际伦理的多元化
一、墨家“父子兼爱”的代际伦理观念
二、道家“至仁无亲”的代际伦理观念
三、法家“慈惠乱政”的代际伦理观念
第四章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特点和评价
一、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评价
第二节 先秦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弘扬“孝”文化,敬养双亲
二、父慈子孝,倡导代际平等
三、转变观念,父母平等对待子女
四、家庭教育中倡导德智并重,树立“道德时间”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空巢家庭”看单向度的家庭代际伦理关系[J]. 张会永. 中州学刊. 2006(03)
[2]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J].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3]传统孝道之审视[J]. 林园茜.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8)
[4]先秦儒家孝论的发展与《孝经》的形成[J]. 黄开国. 东岳论丛. 2005(03)
[5]儒家孝道与当代中国伦理教育[J]. 肖群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1)
[6]传统父子之道与当代新型家庭代际伦理建构[J]. 陈延斌,史经伟. 齐鲁学刊. 2005(01)
[7]论代际伦理及其关涉视域和基本原则[J]. 廖小平.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8]关于孝德的思考[J]. 肖平. 道德与文明. 2004(01)
[9]中国传统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J]. 曹连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04)
[10]中华孝文化与代际和谐[J]. 李守义,吴崇恕. 孝感学院学报. 2003(05)
博士论文
[1]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 王长坤.西北大学 2005
[2]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 朱明勋.四川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12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1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