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教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2:17
孝道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孝治天下”是中国封建统治的重要特征。孝的思想几乎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政治、法律、伦理、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统治阶级从上到下,都十分注意宣传封建礼教和孝道。劝人为孝的俗文故事、诗文、绘画、家训、家规为数众多,然而,最具影响的是《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所辑故事,源自先秦延至宋、元、明、清,并已在民间流传,甚至自汉代以后,不仅有故事流传,而且有形象石刻和壁画等。“二十四孝”人物故事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人物在各个朝代有增有减。“二十四孝”故事,从人物数目上看,宋金时期已近完整,但成书在元初郭守正所辑得以固定下来。“二十四孝”的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孝道理论的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儒家的孝道理论是“二十四孝”产生的基础。此外,历代统治者基于维护其统治秩序和朝代的长治久安,竭力的推崇孝道树立典型,为“二十四孝”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二十四孝”所选的孝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社会教化面很广,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树立了孝行榜样。其编写形式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感人,使民众在不经意间接受孝道教育,这种教化方...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考察与界定
2.1 孝的解释
2.2 教化的文化内涵
3 “二十四孝”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3.1 “二十四孝”的发展过程
3.1.1 孝意识的起源
3.1.2 孝的发展及墓葬中孝义故事图的出现
3.1.3 “二十四孝”人物图的出现、发展、演变和定型
3.2 成因分析
3.2.1 孔子对孝道理论的贡献
3.2.2 历代统治者积极寻求普遍认同的伦理基础
3.2.3 宋代理学对孝的发展的作用
4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内容和方式
4.1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内容
4.1.1 以“尊亲”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2 以“供养”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3 以关心父母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4 以维护丧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2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方式
4.2.1 以书籍传述的方式传颂“二十四孝”
4.2.2 以艺术化的方式传颂“二十四孝”
4.2.3 统治者以社会表彰的形式传颂“二十四孝”
5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特点和功能
5.1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特点
5.1.1 “二十四孝”教化的通俗性
5.1.2 “二十四孝”教化的广泛性
5.1.3 “二十四孝”教化的愚昧化
5.1.4 “二十四孝”教化的神秘化
5.1.5 “二十四孝”教化突出情感与道德的结合
5.2 “二十四孝”教化的功能
5.2.1 规范家庭伦理关系
5.2.2 规范社会关系
5.2.3 巩固国家政权
6 “二十四孝”教化的扬弃及当代价值
6.1 “二十四孝”教化的扬弃
6.2 “二十四孝”教化的当代价值
6.2.1 陶冶人性,提高自身修养
6.2.2 创造家庭和谐
6.2.3 传播优秀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J]. 陈谷嘉,吴增礼. 伦理学研究. 2008(04)
[2]孔子的道德教化及对当下人们建构精神家园的启示[J]. 毛克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01)
[3]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J].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3)
[4]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J]. 卢青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5]中国古代教化对重建人文精神的启示[J]. 徐月亮.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论徽州人物木雕《二十四孝》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J]. 郭肖蕾. 艺术百家. 2006(01)
[7]二十四孝图本事及其文化价值[J]. 石国伟. 孝感学院学报. 2005(05)
[8]《二十四孝》与《孝经》的关系及其扬弃[J]. 吴崇恕,李守义. 孝感学院学报. 2004(04)
[9]关于伯奇的古代孝子图画[J]. 赵超. 考古与文物. 2004(03)
[10]宋代墓葬出土的二十四孝图像补释[J]. 江玉祥. 四川文物. 2001(04)
本文编号:3464640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的考察与界定
2.1 孝的解释
2.2 教化的文化内涵
3 “二十四孝”的发展过程及其成因分析
3.1 “二十四孝”的发展过程
3.1.1 孝意识的起源
3.1.2 孝的发展及墓葬中孝义故事图的出现
3.1.3 “二十四孝”人物图的出现、发展、演变和定型
3.2 成因分析
3.2.1 孔子对孝道理论的贡献
3.2.2 历代统治者积极寻求普遍认同的伦理基础
3.2.3 宋代理学对孝的发展的作用
4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内容和方式
4.1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内容
4.1.1 以“尊亲”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2 以“供养”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3 以关心父母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1.4 以维护丧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孝行教化
4.2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方式
4.2.1 以书籍传述的方式传颂“二十四孝”
4.2.2 以艺术化的方式传颂“二十四孝”
4.2.3 统治者以社会表彰的形式传颂“二十四孝”
5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特点和功能
5.1 “二十四孝”社会教化的特点
5.1.1 “二十四孝”教化的通俗性
5.1.2 “二十四孝”教化的广泛性
5.1.3 “二十四孝”教化的愚昧化
5.1.4 “二十四孝”教化的神秘化
5.1.5 “二十四孝”教化突出情感与道德的结合
5.2 “二十四孝”教化的功能
5.2.1 规范家庭伦理关系
5.2.2 规范社会关系
5.2.3 巩固国家政权
6 “二十四孝”教化的扬弃及当代价值
6.1 “二十四孝”教化的扬弃
6.2 “二十四孝”教化的当代价值
6.2.1 陶冶人性,提高自身修养
6.2.2 创造家庭和谐
6.2.3 传播优秀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二十四孝》的人伦道德价值[J]. 陈谷嘉,吴增礼. 伦理学研究. 2008(04)
[2]孔子的道德教化及对当下人们建构精神家园的启示[J]. 毛克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01)
[3]尉氏元代壁画墓札记[J]. 刘未.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3)
[4]宋代孝文化述议——从宋代墓葬体现的孝文化因素谈起[J]. 卢青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1)
[5]中国古代教化对重建人文精神的启示[J]. 徐月亮.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6]论徽州人物木雕《二十四孝》所体现的中国儒家思想[J]. 郭肖蕾. 艺术百家. 2006(01)
[7]二十四孝图本事及其文化价值[J]. 石国伟. 孝感学院学报. 2005(05)
[8]《二十四孝》与《孝经》的关系及其扬弃[J]. 吴崇恕,李守义. 孝感学院学报. 2004(04)
[9]关于伯奇的古代孝子图画[J]. 赵超. 考古与文物. 2004(03)
[10]宋代墓葬出土的二十四孝图像补释[J]. 江玉祥. 四川文物. 2001(04)
本文编号:346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6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