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4 17:26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场社会变革,所涉及的领域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相应的法治伦理规范的建构。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就难免要对社会伦理道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但总体说来,积极因素多,消极因素少。本文主要进行的是在社会处于这种剧烈变动、经济生活方式和体制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对道德规范体系产生的消极影响的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状况分析,包括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状况分析,个体状况主要表现在轻视精神价值、漠视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等几个方面,群体状况主要表现于来自各个不同领域的诚信缺失;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经济转型期出现道德失范现象的成因,其间也包括个体成因和群体成因两个方面,个体成因主要归结为精神文明力度不足、道德规范缺位和受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群体成因从历史、制度、经济主体、政府和教育等五个方面得以显现;第三部分主要提出了解决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的基本对策,其一是从道德教育和道德惩治“两手抓”入手,充分发挥法制力量对道德建设所具有的强大支撑作用,通过正面的启发引导和反面的强制约束,使... 

【文章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状况分析
    1.1 经济转型时期道德失范的个体状况分析
        1.1.1 轻视精神价值
        1.1.2 社会公德淡薄
        1.1.3 职业道德观念不强
    1.2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群体状况分析
        1.2.1 “假冒伪劣”泛滥成灾,演变成社会公害
        1.2.2 “合同陷阱”作为诈骗手段频繁发生
        1.2.3 漠视生存环境和人的生命,“豆腐渣”工程不断出现
        1.2.4 政府诚信缺失
        1.2.5 个人信用缺失
2.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
    2.1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个体成因分析
        2.1.1 精神文明建设力度不足,物欲主义恶性膨胀
        2.1.2 制度创新和道德规范缺位
        2.1.3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2.2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群体成因分析
        2.2.1 传统文化义利观和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
        2.2.2 信用制度疏漏
        2.2.3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滞后
        2.2.4 政府行为不规范
        2.2.5 对德育教育的忽视
3. 经济转型期道德失范的基本对策
    3.1 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惩治“两手抓”
    3.2 建立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公民道德规范
    3.3 确立社会主义道德的主导性地位,并使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3.4 加强政风建设,促进社会风尚
    3.5 恪守诚信原则,坚持正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社会转型时期的公民道德建设问题[J]. 王鹏.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01)
[2]浅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建设[J]. 杨春玲.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3]理性市场秩序呼唤道德支持——规范市场秩序的伦理思考[J]. 王燕.  甘肃理论学刊. 2003(01)
[4]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反思[J]. 王光栋,李余华.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9)
[5]试析道德失范及其原因[J]. 江水华.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1(02)
[6]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的一点思考[J]. 汪琼.  党政干部学刊. 2001(03)
[7]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J]. 高兆明.  浙江社会科学. 2001(01)
[8]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兼论经济生活、道德和政治法律的关系[J]. 王一多.  哲学研究. 1997(01)



本文编号:3476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476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d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