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与“不扶”的伦理审思
发布时间:2021-11-28 15:15
"扶"与"不扶"已然成为一个当代社会的道德难题,这一看似"两难"的道德选择,其症结不在于"扶"还是"不扶",它指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扶"。"扶"是人性的基本要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以及社会伦理的要求。"不扶"的原因在于道德风险的干扰、道德责任的缺失以及主体道德能力的欠缺。消解"不敢扶"的担忧,主要从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加强道德责任教育以及培养主体的道德智慧入手。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5(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扶”与“不扶”的伦理指向
2“不扶”的伦理成因
3 消解“不敢扶”的伦理担忧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智慧及其培养路径探析[J]. 李立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4)
[2]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 郝文清. 社会科学家. 2011(05)
[3]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J]. 唐凯麟. 伦理学研究. 2004(05)
[4]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下)[J]. 万俊人. 现代哲学. 2003(02)
本文编号:3524657
【文章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5(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扶”与“不扶”的伦理指向
2“不扶”的伦理成因
3 消解“不敢扶”的伦理担忧
4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智慧及其培养路径探析[J]. 李立辉.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4)
[2]道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 郝文清. 社会科学家. 2011(05)
[3]试论道德价值的生成——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J]. 唐凯麟. 伦理学研究. 2004(05)
[4]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下)[J]. 万俊人. 现代哲学. 2003(02)
本文编号:352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2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