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视域中的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1-12-24 12:40
  英国的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经历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理论钻研和积淀之后,另辟蹊径,以其特有的理论视角对现代性做出了独到的审视和阐释,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社会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之一。近年来,对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代性犹如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和文化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诸多问题,而道德问题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吉登斯以现代性思想为轴线对当代社会所做出的理论探究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道德的主线,厘清这条主线对于我们重新审视高度发展的现代性背景之下的的诸多现象,思考当今道德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深入剖析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理论来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详细阐述了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中的几个核心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吉登斯在其有关现代性的一系列理论论述中所蕴含的道德观:价值标准的断裂与缺失是现代性带来的后果之一信任是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个体自我认同的前提;传统道德如何消解以及如何重建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重要问题;正视现代性的种种后果,通过自我反思与民主对话实现整体社会道德的重建是每个社会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等。此外,还从道德教育的... 

【文章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1.吉登斯以现代性思想为轴线对道德与道德教育的深层探查,对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2. 对吉登斯道德教育思想之系统的教育学研究相对稀薄
        3. 前期的研究准备与条件
    (二) 核心概念界定
        1. 现代性与现代性思想
        2. 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
        3. 道德教育
    (三) 本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1.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理论研究
        2. 对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研究的不足
    (四) 本研究拟采用的主要方法
        1. 文献法
        2. 比较分析法
一、吉登斯现代性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一) 吉登斯其人其事
    (二)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 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是引发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背景
        2. 全球化对个体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催生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时代契机
        3. 各种不确定风险与威胁是促进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产生的现实动因
        4. 人类道德图景不断遭受质疑是导致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出场的精神诱因
二、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理论内核
    (一)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理论基础
        1. 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等经典社会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思
        2. 哈贝马斯对现代性的批判
        3.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解构
    (二)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核心观点
        1.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2. "脱域"现象
        3. 信任与个人认同
        4. 反思与"民主对话"
        5. 乌托邦的现实主义
三、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蕴含的道德观
    (一)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体系中的道德观
        1. 价值标准的断裂与缺失:现代性的后果
        2. 信任:自我认同感形成的前提
        3. 传统道德的消解与重建
        4. 并非乌托邦的道德理想与追求
    (二)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内在局限:基于道德教育的反思
        1. 过分夸大了个体的反思性活动
        2. 以理性为基础的主体性思维范式易于滑入道德空想的泥淖
四、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对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 对道德教育研究的启示
        1.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对合理建构道德教育目的的启蕴
        2. 吉登斯现代性思想对道德教育研究范式的借鉴意义
    (二) 对道德教育实践的启示
        1. 道德教育应客观、理性看待现代社会背景
        2. 道德教育应注意"脱域"环境下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构建
        3. 道德教育实践应注重个体的道德内化
        4. 道德教育应通过"民主对话"实现个体道德的反思性自我规划
        5. 道德教育应树立积极、乐观的理想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后现代文化之于我国道德教育研究的语境与困境[J]. 唐爱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01)
[2]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意义危机及其重建[J]. 王立洲.  前沿. 2009(09)
[3]现代·现代性·后现代性——论A·吉登斯的现代性理论[J]. 陈华兴.  浙江社会科学. 2006(06)
[4]新型现代性及其在中国的前景[J]. 郑杭生.  学术月刊. 2006(02)
[5]高校德育研究的后现代语境[J]. 赵志毅,赵艳平,肖鸿雁.  高等教育研究. 2005(12)
[6]结构化、现代性与全球化——对吉登斯的社会学理论的透视[J]. 金小红.  求索. 2004(12)
[7]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 鲁洁.  教育研究. 2000(07)



本文编号:3550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50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3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