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先秦时期乐与德之关系
发布时间:2021-12-28 17:57
在我国礼乐文明发生发达的先秦时期,“乐(yuè)”被提到了与“礼”、“刑”、“政”同样的高度,被用为教化的手段以达到出“治道”的目的。作为先秦道德教化重要概念的“德”范畴,与乐密切相关,成为乐教中的重要内容。先秦有关文献中多次出现将“乐”与“德”联系起来的情况,《周礼》中还出现了“乐德”连用,成为一词的现象。可以说,“乐”与“德”的关系是先秦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想要深入讨论“乐”、“德”关系,必须先明确当时历史背景下“乐”与“德”的具体范畴与内涵。在先秦,“乐”不仅包含如今而言的音乐,而且更多指代一种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先秦时期“德”范畴的演变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殷商到春秋战国,“德”从天帝赐予统治阶级的外在政治行为,发展为适用于各个阶级的内在道德规范,同时,“德”也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去掉了神秘化的外衣,显现出理性的内核。通过对“乐”与“德”概念范畴的把握,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在源流发展上存在着一致性。首先,受天命观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先秦时人认为“乐”与“德”都来自于“天”,“天”也是两者产生理论联系的基础;其次,“性”作为天命观影响下人所具备的一种天生具有...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先秦时期“乐”与“德”的概念范畴界定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乐”范畴的演变与界定
一、“乐”的原始含义概论
二、先秦时期“乐”的范畴界定
第二节 先秦时期“德”范畴的演变与界定
一、“德”的原始含义概论
二、先秦时期“德”的范畴界定
第二章 “乐”与“德”的一致性
第一节 乐、德与天
一、乐由天作
二、天赐之德
第二节 乐、德与性
一、乐源性而真
二、德与善恶之性
第三节 乐、德与礼
一、礼乐互补
二、以礼代德
第三章 “乐”对“德”的作用
第一节 乐以彰德
一、乐以彰德的表现
二、乐以彰德的原因
三、乐以彰德的间接性
第二节 乐以正行
一、乐以正行的表现
二、乐以正行的原因
第三节 乐以教德
一、乐以教德的表现
二、乐以教德的原因
第四章 “乐德”的概念与内容
第一节 “乐德”的提出与概念范畴界定
一、“乐德”一词的出现
二、“乐德”的概念范畴界定
第二节 “乐德”的具体内容
一、中和之乐德
二、祗庸之乐德
三、孝友之乐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J]. 胡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说商代的“天”和“帝”[J]. 晁福林. 史学集刊. 2016(03)
[3]诗乐合“德”:先秦乐教与诗教的逻辑起点[J]. 韩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2)
[4]“樂”义探源[J]. 周欢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5]以葫芦图腾母体——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一[J]. 王晓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4(03)
[6]简说《周礼》“乐德”[J]. 邓安生. 文史知识. 2014(04)
[7]《周礼》成书时代、作者及其价值论略[J]. 常佩雨.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1)
[8]试析《乐记》中乐德、乐教思想[J]. 刘姝. 学习月刊. 2013(24)
[9]“樂”字音义考释[J]. 洛地.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3)
[10]“诗言志”与周代“乐德”教化的实践意义[J]. 杨隽. 北方论丛. 2012(06)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 李德龙.吉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D]. 廖韧.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2]先秦“德”观念演变的初步研究[D]. 梁刚.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4482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课题研究缘由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第一章 先秦时期“乐”与“德”的概念范畴界定
第一节 先秦时期“乐”范畴的演变与界定
一、“乐”的原始含义概论
二、先秦时期“乐”的范畴界定
第二节 先秦时期“德”范畴的演变与界定
一、“德”的原始含义概论
二、先秦时期“德”的范畴界定
第二章 “乐”与“德”的一致性
第一节 乐、德与天
一、乐由天作
二、天赐之德
第二节 乐、德与性
一、乐源性而真
二、德与善恶之性
第三节 乐、德与礼
一、礼乐互补
二、以礼代德
第三章 “乐”对“德”的作用
第一节 乐以彰德
一、乐以彰德的表现
二、乐以彰德的原因
三、乐以彰德的间接性
第二节 乐以正行
一、乐以正行的表现
二、乐以正行的原因
第三节 乐以教德
一、乐以教德的表现
二、乐以教德的原因
第四章 “乐德”的概念与内容
第一节 “乐德”的提出与概念范畴界定
一、“乐德”一词的出现
二、“乐德”的概念范畴界定
第二节 “乐德”的具体内容
一、中和之乐德
二、祗庸之乐德
三、孝友之乐德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新出史料看先秦“采诗观风”制度[J]. 胡宁.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2]说商代的“天”和“帝”[J]. 晁福林. 史学集刊. 2016(03)
[3]诗乐合“德”:先秦乐教与诗教的逻辑起点[J]. 韩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6(02)
[4]“樂”义探源[J]. 周欢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6)
[5]以葫芦图腾母体——甲骨文“乐”字构形、本义考释之一[J]. 王晓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4(03)
[6]简说《周礼》“乐德”[J]. 邓安生. 文史知识. 2014(04)
[7]《周礼》成书时代、作者及其价值论略[J]. 常佩雨.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01)
[8]试析《乐记》中乐德、乐教思想[J]. 刘姝. 学习月刊. 2013(24)
[9]“樂”字音义考释[J]. 洛地.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3(03)
[10]“诗言志”与周代“乐德”教化的实践意义[J]. 杨隽. 北方论丛. 2012(06)
博士论文
[1]先秦时期“德”观念源流考[D]. 李德龙.吉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D]. 廖韧.四川社会科学院 2010
[2]先秦“德”观念演变的初步研究[D]. 梁刚.陕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4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5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