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琉球孝义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9 00:01
在琉球与中国长期的互动交往之中,琉球孝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相对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自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始,随着琉球与中国互动的深入,琉球逐渐接受和学习从中国传来的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孝义观念在琉球也开始生根发芽。18世纪以后,琉球与中国之间的往来交流达到了新高度,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频次的互动也开始了一个全新阶段。以儒家孝义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更是通过一系列的途径和交往方式传入琉球,直接促生出了具有琉球特色的孝义文化,并对琉球社会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通过对作为琉球三大国史之一的《球阳》的研读,从中可以了解到琉球18—19世纪孝义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加以对明清册封使的使琉球录以及其他有关琉球孝义史料的梳理,可以窥见的是琉球孝义文化的具体形态。括之,透过对18—19世纪琉球的诸多孝义事例以及提倡孝义文化的措施进行整理分析,探讨了孝义文化来源路径,发展历程以及对琉球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史料基础
第一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 “闽人三十六姓”的移民与儒家孝义文化
第二节 册封使臣的儒臣身份与儒家孝义文化的宣传
第三节 琉球官生对孝义文化的汲取与传扬
第四节 琉球贡使对孝道礼俗的吸收与传播
第二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琉球王府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琉球王府的表彰鼓励
第三节 琉球儒学教育的有效推广
第三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孝顺父母
第二节 悌于兄弟
第三节 善行义举
第四节 孝义并举
第五节 《球阳》孝义事例统计分析
附表
第四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社会教化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文化的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教文化在琉球的传播[J]. 李学玲,单承彬. 世界宗教文化. 2014(03)
[2]琉球演剧与明清中国戏曲之东渐[J]. 陈志勇. 文艺研究. 2014(01)
[3]从现存琉球王国汉文文献看中国文化的影响[J]. 韩结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琉球国与中华法系[J]. 李青.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5]清代册封琉球使齐鲲考述[J]. 吴永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6]程顺则与儒学在琉球的传播[J]. 倪霞.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1(05)
[7]中国戏曲对琉球戏曲形成的影响——以“演故事”为例,兼与日本能的比较[J]. 刘富琳. 中国音乐学. 2011(04)
[8]从程顺则生平著作看儒学在琉球国的传播[J]. 崎原丽霞. 日本问题研究. 2010(02)
[9]明清时期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及影响[J]. 倪霞. 东南学术. 2010(03)
[10]从清册封使录及《琉球入学见闻录》看儒学在古琉球的传播[J]. 王海利.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儒学在琉球的传播[D]. 林家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明史·孝义传》与明代孝义文化[D]. 吕晶玉.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3]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之考述[D]. 亓玉花.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夏子阳使琉球及其对中琉友好关系的贡献[D]. 陈震.福建师范大学 2009
[5]琉球民俗文化研究[D]. 吴永宁.福建师范大学 2008
[6]明代孝义文化[D]. 刘丹.吉林大学 2007
[7]清代琉球来华留学生之研究[D]. 林少骏.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7532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史料基础
第一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形成
第一节 “闽人三十六姓”的移民与儒家孝义文化
第二节 册封使臣的儒臣身份与儒家孝义文化的宣传
第三节 琉球官生对孝义文化的汲取与传扬
第四节 琉球贡使对孝道礼俗的吸收与传播
第二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琉球王府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 琉球王府的表彰鼓励
第三节 琉球儒学教育的有效推广
第三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 孝顺父母
第二节 悌于兄弟
第三节 善行义举
第四节 孝义并举
第五节 《球阳》孝义事例统计分析
附表
第四章 琉球孝义文化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社会教化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文化的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教文化在琉球的传播[J]. 李学玲,单承彬. 世界宗教文化. 2014(03)
[2]琉球演剧与明清中国戏曲之东渐[J]. 陈志勇. 文艺研究. 2014(01)
[3]从现存琉球王国汉文文献看中国文化的影响[J]. 韩结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4]琉球国与中华法系[J]. 李青.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2(05)
[5]清代册封琉球使齐鲲考述[J]. 吴永宁.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6]程顺则与儒学在琉球的传播[J]. 倪霞.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2011(05)
[7]中国戏曲对琉球戏曲形成的影响——以“演故事”为例,兼与日本能的比较[J]. 刘富琳. 中国音乐学. 2011(04)
[8]从程顺则生平著作看儒学在琉球国的传播[J]. 崎原丽霞. 日本问题研究. 2010(02)
[9]明清时期儒学在琉球的传播及影响[J]. 倪霞. 东南学术. 2010(03)
[10]从清册封使录及《琉球入学见闻录》看儒学在古琉球的传播[J]. 王海利.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硕士论文
[1]中国儒学在琉球的传播[D]. 林家明.福建师范大学 2017
[2]《明史·孝义传》与明代孝义文化[D]. 吕晶玉.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4
[3]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之考述[D]. 亓玉花.中国海洋大学 2010
[4]夏子阳使琉球及其对中琉友好关系的贡献[D]. 陈震.福建师范大学 2009
[5]琉球民俗文化研究[D]. 吴永宁.福建师范大学 2008
[6]明代孝义文化[D]. 刘丹.吉林大学 2007
[7]清代琉球来华留学生之研究[D]. 林少骏.福建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775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577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