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孔子成德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5:37
  孔子为学教人并不以具体知识和技能的追求为归旨,而以成德、成圣为目标,成德思想构成了其学说的主体和核心,孔子之学可称之为“教化的哲学”或“成德的哲学”。孔子学说具有“集大成”的性质。而所谓“集大成”,其要义在于“集先圣之大道,以成己之圣德”。首先,从文化渊源上来看,周人的道德观念、传统的宗法文明、鲁国的礼乐文化氛围是孔子成德思想形成的源头,而“集先圣之大道”即在此意义上而言之;第二点,也是主要的一点在于“成己之圣德”,这是孔学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其思想学说是用“成德”这一理念贯通起来的。而其成德思想的立足点在于性与天道的自觉:天道具有至善性,其下贯而为人性。而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先天的道德本性:“仁德”。所谓“成德”就在于成就理想人格,成就人所本具有的道德本性。故孔子倡“下学而上达”,通过“践仁以知天”而达道、成德。孔子的成德思想极为重视“行”,具有“实践理性”的特色。首先,其成德思想具有理性精神;其次,这种理性精神极为重视现实实践。孔子思想以“内圣外王”为全部内容,而“内圣”的成就是以躬行践履为基础;而“外王”所体现的则是其道德践履的入世精神。孔子成德思...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集大成”的孔子成德思想
    第一节 “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要义
        一、“集大成”原始义的训释
        二、“孔子之谓集大成”
    第二节 “集先圣之大道”:孔子成德思想形成的文化渊源
        一、周人的道德观念:孔子成德思想形成的源头
        二、传统的宗法文明:孔子成德思想形成的活水
        三、鲁国的礼乐文化氛围:孔子成德思想形成的直接来源
    第三节 “成己之圣德”:孔学的基本精神
        一、孔子之道“成德以贯之”
        二、“性与天道”的自觉:孔子成德思想的立足点
        三、实现“真我”:德性的成就
第二章 “行”的智慧:孔子成德思想的“实践理性”
    第一节 “内圣”的成就:以躬行践履为基础
        一、实践主体的指认和主体价值的确立
        二、“行”的意义
        三、“内圣”的构建:道德践履的内容
    第二节 “外王”的努力:道德践履的入世精神
        一、教书育人:以道德实践为圭臬
        二、“外王”的努力:“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经世之行
第三章 由“艺”而“仁”而“德”而“道”:孔子成德思 想的体系构成及其逻辑进路
    第一节 “道”→“德”→“仁”→“艺”还是“艺”→“仁”→“德”→“道”:孔子成德思想逻辑进路之推定
        一、朱熹、钱穆的注释与辨析
        二、由“艺”而“仁”而“德”而“道”之成德进路的判定
    第二节 “游于艺”:成德的逻辑起点
        一、“游于艺”命题的解析
        二、“游于艺”对成德的价值
    第三节 “依于仁”、“据于德”:成德思想的主体构建
        一、孔子“依于仁”思想的解析
        二、崇德辨惑:“据于德”思想的内蕴
    第四节 “志于道”:成德思想的终极追求
        一、孔子之谓“道”
        二、“志于道”的追求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先秦儒家德性思想的演进[J]. 程平源.  江苏社会科学. 2007(04)
[2]“学”在《论语》范畴体系中的逻辑地位——论孔子的“学”之哲学伦理学[J]. 周海春.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3]孔子人性思想论略[J]. 褚新国,张雯琪.  学术论坛. 2006(04)
[4]“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 许卫刚,陈林.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5]孔子形而上学新探[J]. 贾海涛.  哲学研究. 2006(03)
[6]先秦时期“德”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J]. 晁福林.  中国社会科学. 2005(04)
[7]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J]. 梁涛.  哲学研究. 2005(05)
[8]先秦“德”义原始——兼论“乐教”成为“德教”之可能[J]. 张国安.  江苏社会科学. 2005(03)
[9]孔子之“道”今析——以《论语》为例[J]. 李华华.  江淮论坛. 2005(01)
[10]谈行动与道德的关系——兼论孔子的见地[J]. 周柏乔.  中国哲学史. 2003(04)



本文编号:3626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26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e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