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道德认同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7-12 19:10
先秦儒家诸多道德观念与道德要求得到中华民族的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有些直至今天还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体现了先秦儒家的道德认同智慧:如从"天人合一""人性同一""己他相通"角度回答"人为什么要认同道德",从现实人伦建构道德理论体系,形成"伦—道—德—行"道德认同模式,提出"家国天下"道德认同目标,形成"内修"和"外铄"道德认同机制等。这些智慧在如何确立道德认同基点、树立共同道德价值目标、形成道德共同体、增强道德文化自信等方面对当今社会的道德认同构建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先秦儒家对“人为什么要认同道德”的回答
1. 从“天人合一”来确立人与道德同一的形上依据
2. 由“人性同一”来寻找道德认同的人性根基
3. 藉“己他相通”来贯通人认同道德的现实通道
二、先秦儒家对道德认同的具体构建
1. 从现实人伦寻绎道德认同的天然基点
2. 形成“伦—道—德—行”的道德认同模式
3. 以“家国天下”作为道德认同的价值目标
4. 形成“内修”与“外铄”相结合的道德认同机制
三、先秦儒家道德认同智慧的当代价值
1. 从人伦关系确立道德认同基点值得借鉴
2. 创造性转化“家国天下”观作为现代道德认同的目标动力
3. 先秦儒家构建道德共同体的方式为当今社会形成道德共同体提供了借鉴
4. 先秦儒家道德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认同论纲[J]. 刘仁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J]. 许纪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大一统源于西周封建说[J]. 马卫东. 文史哲. 2013(04)
[4]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J]. 易小明. 哲学研究. 2007(06)
[5]试论伦理意义的“天人合一”[J]. 赵华. 学海. 1997(03)
本文编号:3659682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先秦儒家对“人为什么要认同道德”的回答
1. 从“天人合一”来确立人与道德同一的形上依据
2. 由“人性同一”来寻找道德认同的人性根基
3. 藉“己他相通”来贯通人认同道德的现实通道
二、先秦儒家对道德认同的具体构建
1. 从现实人伦寻绎道德认同的天然基点
2. 形成“伦—道—德—行”的道德认同模式
3. 以“家国天下”作为道德认同的价值目标
4. 形成“内修”与“外铄”相结合的道德认同机制
三、先秦儒家道德认同智慧的当代价值
1. 从人伦关系确立道德认同基点值得借鉴
2. 创造性转化“家国天下”观作为现代道德认同的目标动力
3. 先秦儒家构建道德共同体的方式为当今社会形成道德共同体提供了借鉴
4. 先秦儒家道德精神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道德认同论纲[J]. 刘仁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2]现代中国的家国天下与自我认同[J]. 许纪霖.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3]大一统源于西周封建说[J]. 马卫东. 文史哲. 2013(04)
[4]从传统道德观的认知失误看“为个体道德”生成的艰难性[J]. 易小明. 哲学研究. 2007(06)
[5]试论伦理意义的“天人合一”[J]. 赵华. 学海. 1997(03)
本文编号:3659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59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