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5 16:43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战乱频发,知识分子们的生存坏境也日益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如何能够有所救助于衰乱的世道,又能创造出生命本真的价值,正是知识分子大感困惑的问题,他们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反思,表达出了对个体生命的关切。郭象作为魏晋玄学发展最高峰的代表人物,融合儒道,提出名教即自然的主张,揭示出现实名教与精神追求超越的契合点在于各适其自然本性,他通过“自然”揭示生命初始状态的独特性与偶在性;通过“独化”的机制彰显生命生存模式的率性自由与独立自足;通过“适性逍遥”与“玄冥之境”呈现生命境界的自得与和谐,也给我们指出了如何在现存社会体制中寻得个体生命的价值的契合点。同时,与其他玄学家逃避现实相反,郭象试图解决现实问题,在理想与现实间达到融通。因此郭象的生命价值思想无疑对于现代的我们就有重要的启迪价值与借鉴意义。本文从郭象哲学的基点及相应的概念,如“性”与“命”、“生”与“死”、“自生”、“独化”、“无为”、“相因”等来论证郭象的生命价值思想。并对郭象生命价值的论题基点、生命价值思想的实践路径、生命价值思想的特点进行诠释。本文以清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文本为依据,...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价值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第一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对前代玄学家思想的汲取
二、对《庄子》文本思想的改进
第二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论题基点
第一节 生命的哲学阐释
一、“性”与“命”的问题
二、“生”与“死”的问题
第二节 生命的初始:自生、独化
第三节 生命的生存模式
一、生命的“适性而为”
二、生命的“任性而动”
第四节 生命的境界
一、适性逍遥
二、玄冥之境
第三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生命价值的实践原则
一、足性
二、保真
第二节 生命价值的实践方式
一、任性无为
二、自为相因
第三节 生命价值冲突的解决:“名教乃自然之迹”
第四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对生命本真的肯定与生命审美样态的阐释
第二节 形而上的本体论为依据与个体性原则的凸显
第三节 儒道会通的理论特色
第五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评价及现代启示
第一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评价
一、理论的超越性
二、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对人自身和谐的价值
二、对人与社会和谐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人生境界说刍议[J]. 刘晨. 学术探索. 2016(09)
[2]郭象本性论与晋人个体生命意识[J]. 余开亮. 中州学刊. 2016(05)
[3]理想人格:魏晋士人精神的道德询唤[J]. 张文浩. 兰州学刊. 2015(10)
[4]“中朝名士”思想对话的历史考析——裴頠《崇有论》与郭象《庄子注》[J]. 祝捷. 江汉论坛. 2013(01)
[5]庄子、郭象与东晋名士的生死观[J]. 李林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2(06)
[6]郭象与魏晋玄学的生存转向[J]. 敦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7]郭象儒道会通的生存论阐释[J]. 敦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8]郭象“尽其性”的成人之道[J]. 朱春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9]论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兼与庄子的生死观作比较[J]. 暴庆刚. 人文杂志. 2010(04)
[10]郭象“顺中以为常”的中道伦理观[J]. 温海明. 文史哲. 2010(03)
硕士论文
[1]郭象《庄子注》中“命”的思想[D]. 李艳秋.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外内相冥”的生命感悟与超越[D]. 商春丽.云南师范大学 2009
[3]郭象哲学研究[D]. 优里.吉林大学 2006
[4]仕隐·生死:陶渊明的心结[D]. 李雅玲.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2442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价值
第二节 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可能创新点,难点及不足
第一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对前代玄学家思想的汲取
二、对《庄子》文本思想的改进
第二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论题基点
第一节 生命的哲学阐释
一、“性”与“命”的问题
二、“生”与“死”的问题
第二节 生命的初始:自生、独化
第三节 生命的生存模式
一、生命的“适性而为”
二、生命的“任性而动”
第四节 生命的境界
一、适性逍遥
二、玄冥之境
第三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实践路径
第一节 生命价值的实践原则
一、足性
二、保真
第二节 生命价值的实践方式
一、任性无为
二、自为相因
第三节 生命价值冲突的解决:“名教乃自然之迹”
第四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特点
第一节 对生命本真的肯定与生命审美样态的阐释
第二节 形而上的本体论为依据与个体性原则的凸显
第三节 儒道会通的理论特色
第五章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评价及现代启示
第一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评价
一、理论的超越性
二、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郭象生命价值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对人自身和谐的价值
二、对人与社会和谐的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象人生境界说刍议[J]. 刘晨. 学术探索. 2016(09)
[2]郭象本性论与晋人个体生命意识[J]. 余开亮. 中州学刊. 2016(05)
[3]理想人格:魏晋士人精神的道德询唤[J]. 张文浩. 兰州学刊. 2015(10)
[4]“中朝名士”思想对话的历史考析——裴頠《崇有论》与郭象《庄子注》[J]. 祝捷. 江汉论坛. 2013(01)
[5]庄子、郭象与东晋名士的生死观[J]. 李林芳. 湘南学院学报. 2012(06)
[6]郭象与魏晋玄学的生存转向[J]. 敦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7]郭象儒道会通的生存论阐释[J]. 敦鹏.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8]郭象“尽其性”的成人之道[J]. 朱春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9]论郭象对生死的知性阐释——兼与庄子的生死观作比较[J]. 暴庆刚. 人文杂志. 2010(04)
[10]郭象“顺中以为常”的中道伦理观[J]. 温海明. 文史哲. 2010(03)
硕士论文
[1]郭象《庄子注》中“命”的思想[D]. 李艳秋.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外内相冥”的生命感悟与超越[D]. 商春丽.云南师范大学 2009
[3]郭象哲学研究[D]. 优里.吉林大学 2006
[4]仕隐·生死:陶渊明的心结[D]. 李雅玲.华中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2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3662442.html